赠隐逸

赠隐逸朗读

静景须教静者寻,清狂何必在山阴。
蜂穿窗纸尘侵砚,鸟斗庭花露滴琴。
莫笑乱离方解印,犹胜颠蹶未抽簪。
筑金总得非名士,况是无人解筑金。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以古讽今怀才不遇
相关诗文:

赠隐逸译文及注释

《赠隐逸》
作者:韩偓

静景需教静者寻,
清狂何必在山阴。
蜂穿窗纸尘侵砚,
鸟斗庭花露滴琴。
莫笑乱离方解印,
犹胜颠蹶未抽簪。
筑金总得非名士,
况是无人解筑金。

中文译文:

赠送给隐居者

静谧的景色需要安静的人来寻找,
清凉的狂放何必只在山阴。
蜜蜂穿过窗纸,灰尘侵入砚台,
鸟儿在庭院的花间争斗,露水滴落在琴上。
不要嘲笑那些纷乱的离别才能解开印章,
比起颠沛流离而未脱却束缚的,也算是胜过。
要筑一座金山总是需要非凡的人才,
更何况在这个无人解筑金的时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给隐居者赠诗为背景,表达了对清净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纷乱世局的不满。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出作者对宁静与纷扰的思考。

第一句“静景需教静者寻”,表达了在平静的景色中,需要有心静如水的人去发现、欣赏。在喧嚣的世界中,要找到真正的宁静并非易事。

第二句“清狂何必在山阴”,表明清爽与狂放不一定只存在于偏僻山谷之中。作者认为,清狂之心应当具备于内心,而非依赖于外部环境,也就是说,在各种境况下都应当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绘蜜蜂穿过窗纸、灰尘侵入砚台和鸟儿在庭院的花间争斗、露水滴落在琴上,凸显了喧嚣和尘嚣的干扰。这些景象向读者展现了世界的纷乱和嘈杂,以及作者在追求宁静与自由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扰。

最后两句“莫笑乱离方解印,犹胜颠蹶未抽簪。筑金总得非名士,况是无人解筑金。”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对于隐居者或者追求内心宁静者的误解与嘲笑。作者认为,纷乱离别的无序状态要比固守身份地位但内心波澜不兴的境地更有价值。最后一句呼应了前面的意境,表达了在当时世道动荡、无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时代,真正的金山是需要有非凡才能和艺术家去筑建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清净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纷乱世局的不满和对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追求。它同时也对当时社会对隐士的嘲讽表示不满,呼吁人们珍惜宁静和思想的自由。

赠隐逸读音参考

zèng yǐn yì
赠隐逸

jìng jǐng xū jiào jìng zhě xún, qīng kuáng hé bì zài shān yīn.
静景须教静者寻,清狂何必在山阴。
fēng chuān chuāng zhǐ chén qīn yàn,
蜂穿窗纸尘侵砚,
niǎo dòu tíng huā lù dī qín.
鸟斗庭花露滴琴。
mò xiào luàn lí fāng jiě yìn, yóu shèng diān jué wèi chōu zān.
莫笑乱离方解印,犹胜颠蹶未抽簪。
zhù jīn zǒng děi fēi míng shì, kuàng shì wú rén jiě zhù jīn.
筑金总得非名士,况是无人解筑金。

韩偓诗文推荐

仙李浓阴润,皇枝密叶敷。俊才轻折桂,捷径取纡朱。断绁三清路,扬鞭五达衢。侧身期破的,缩手待呼卢。社稷俄如缀,雄豪讵守株。忸怩非壮志,摆脱是良图。尘土留...

饮酒经何代,休粮度此生。迹应常自浼,颠亦强为名。道若千钧重,身如一羽轻。毫厘分象纬,袒跣揖公卿。狗窦号光逸,渔阳裸祢衡。笑雷冬蛰震,岩电夜珠明。月魄侵...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斅鸣鸡。

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诸水寂无声。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

暴殄犹来是片时,无人向此略迟疑。流金铄石玉长润,败柳凋花松不知。但保行藏天是证,莫矜纤巧鬼难欺。近来更得穷经力,好事临行亦再思。

卖卜严将卖饼孙,两贤高趣恐难伦。而今若有逃名者,应被品流呼差人。

无奈离肠日九回,强摅离抱立高台。中华地向城边尽,外国云从岛上来。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日宫紫气生冠冕,试望扶桑病眼开。

两地支离路八千,襟怀凄怆鬓苍然。乱来未必长团会,其奈而今更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