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师复寺丞二首

挽陈师复寺丞二首朗读

已奏囊封墨尚新,又携袖疏榻前陈。
小臣忧国言无隐,先帝如天笑不嗔。
阙下举幡空太学,路傍卧辙几遗民。
愚儒未解天公意,偏寿它人夭此人。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挽陈师复寺丞二首译文及注释

《挽陈师复寺丞二首》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已奏囊封墨尚新,
又携袖疏榻前陈。
小臣忧国言无隐,
先帝如天笑不嗔。
阙下举幡空太学,
路傍卧辙几遗民。
愚儒未解天公意,
偏寿它人夭此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陈师复(音译)去世的悼念之情。陈师复是刘克庄的朋友,也是一位官员,他的才能和品德备受赞赏。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陈师复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赞美,并表达出自己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逝去友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1. 第一句描述了陈师复的才华出众,他的文章成就已经被认可,而他去世后,留下的作品仍然新鲜动人,颇有墨香未干之感。
2. 第二句中的“袖疏榻前陈”表达了陈师复的离世给作者带来的悲伤之情。作者在心中回忆着与陈师复的相处时光,悼念逝去的友人。
3. 第三、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现状的担忧。作者自称为小臣,他在为国家忧虑的时候没有隐瞒言辞,直言忠心。然而,先帝对国家的问题就像天一般不予理会,甚至以嘲笑的态度对待。
4. 第五、六句描述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情况。太学是指国家的学府,但在官场上升迁需要政治背景,而非实际的才能,这导致了许多有才华的人无法得到应有的机会。而路边卧在车辙中的人则是指那些被社会边缘化、被遗忘的人们。作者感叹道,这些遗民虽然有才华,但却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机会。
5.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天意的困惑。作者自称为愚儒,表示自己无法理解天公的意图,为何好人陈师复去世,而他这样的人却得以长寿。这里的“夭”是指陈师复英年早逝。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友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作者通过对陈师复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反思了官场的黑暗与不公,以及人生的无常。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天命的疑惑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挽陈师复寺丞二首读音参考

wǎn chén shī fù sì chéng èr shǒu
挽陈师复寺丞二首

yǐ zòu náng fēng mò shàng xīn, yòu xié xiù shū tà qián chén.
已奏囊封墨尚新,又携袖疏榻前陈。
xiǎo chén yōu guó yán wú yǐn, xiān dì rú tiān xiào bù chēn.
小臣忧国言无隐,先帝如天笑不嗔。
què xià jǔ fān kōng tài xué, lù bàng wò zhé jǐ yí mín.
阙下举幡空太学,路傍卧辙几遗民。
yú rú wèi jiě tiān gōng yì, piān shòu tā rén yāo cǐ rén.
愚儒未解天公意,偏寿它人夭此人。

刘克庄诗文推荐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濛濛。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

父隐于渔者,怜渠后骑追。得船从此逝,赠剑漠然辞。一叶吾贫甚,千金子宝之。仅存钓竿在,焉用太阿为。齐客弹何鄙,徐君挂尚疑。不如苇间叟,千古励清规。

战地春来血尚流,残烽缺堠满淮头。明时颇牧居深禁,若见关山也自愁。

杞辱中丞世,歆臣二姓廷。如何出腹子,反不以螟蛉。

叔夜真龙凤矣,嗣宗犹螟蠃然。一以广陵散死,一以劝进表全。

何处有禾三百廛,芋区止在舍西边。室如蒙叟生虚白,诗赛唐人选极玄。耐久不如常友石,固穷未肯便兄钱。春晴尤惬看花者,却怕山田欠水泉。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