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回途中二绝

西征回途中二绝朗读

灵州城下千株柳,总被官军斫作薪。
他日玉关归去路,将何攀折赠行人。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官军攀折行人
相关诗文: 西

西征回途中二绝译文及注释

《西征回途中二绝》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舜民。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灵州城下千株柳,
总被官军斫作薪。
他日玉关归去路,
将何攀折赠行人。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西征回途中所见所感。诗中出现的灵州城下的柳树被官军砍伐做柴火,表达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破坏。而诗的结尾,作者表达了对将来回到故乡的渴望,并思考了自己将如何面对和送别离开的行人。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哀叹和对归乡的期盼之情。通过灵州城下千株柳被官军砍伐的形象描写,诗人深刻地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破坏。柳树作为中国文化中常见的象征,被用来代表人民的生活和幸福,这里被砍伐成柴火,象征着悲痛和无助。

诗的结尾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思考和归乡的希望。他不仅思考着自己回到玉关的路途,还思考着将如何面对和送别行人。这种反问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迷茫,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无常。

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和深思熟虑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痛苦感受和对归乡的渴望之情。这种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使得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普遍的人性关怀和社会意义。

西征回途中二绝读音参考

xī zhēng huí tú zhōng èr jué
西征回途中二绝

líng zhōu chéng xià qiān zhū liǔ, zǒng bèi guān jūn zhuó zuò xīn.
灵州城下千株柳,总被官军斫作薪。
tā rì yù guān guī qù lù, jiāng hé pān zhé zèng xíng rén.
他日玉关归去路,将何攀折赠行人。

张舜民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张舜民诗文推荐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山北,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转到天心麦已熟。鹖旦催人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大妇腰鐮出,小妇具筐逐。上垅先捋青...

西出都门外,尘埃扑马鞍。人家事寒食,星雨仰祠官。日永莺千啭,庭閒竹数竿。惟怜隔斋禁,不得共清懽懽。

木海亭前花似锦,岭头梅蕊怯风沙。正如隐者归幽谷,鹤版徵书未到家。

怪底临江有竹篱,便将江水当为池。心随鸥鸟沈浮去,眼看风波起灭时。我有矴斋新作记,人传画舫旧题诗。君恩几许生归北,与我閒人把钓丝。

还乡去日正迟迟,枉道相过慰所思。历国聘君良自苦,敝衣怀组欲谁欺。白杨叶上三更雨,黄菊风前一酒巵。莫道相逢是容易,与君头鬓各丝丝。

忆昔垂髫里闬间,披云常睹一峰巑。青衫白发轻忧患,珥笔含香最岁寒。梦寐依稀留北省,家山迤逦近长安。下车已接樱桃会,走马西归趁一盘。

骅骝不惜换舟行,人到归时意气生。五马未来迎使节,四弦何事作离声。焚黄此去荣归里,垂老相看老兄弟。来岁北来如访我,寄书频到利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