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史克敬询故园

遇史克敬询故园朗读

三年身不到姑苏,见说城边柳半枯。
纵有萧萧几株在,也应啼杀城头乌。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不到见说萧萧也应
相关诗文:

遇史克敬询故园译文及注释

《遇史克敬询故园》是明代诗人杨基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身不到故乡姑苏三年之久为背景,描述了作者在听说故乡城边的柳树已经半枯后的感受。诗词中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并喻示着一种失落和无奈的心境。

杨基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三年身不到姑苏,
听说城边柳半枯。
纵有萧萧几株在,
也应啼杀城头乌。

诗意:
在离开姑苏三年之久后,
得知城边的柳树已经半枯。
虽然还有几株萧萧的柳树,
但它们也让城头的乌鸦啼杀。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故乡姑苏的思念和对现实的触动,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三年身不到姑苏”,揭示了诗人长久以来未能回到故乡的遗憾和痛苦。听说故乡城边的柳树已经半枯,让诗人感到更加惋惜和失落。这里的柳树象征着故乡的景物和人事,它们的凋零也反映着诗人内心的不安和无力。

诗中的“萧萧几株”描绘了柳树的凄凉景象,萧瑟的风声似乎也在诉说着故乡的凄凉和离别的伤感。最后一句“也应啼杀城头乌”,以乌鸦啼叫作为暗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境况的担忧和对时光流转的无奈。乌鸦的啼声掠过城头,仿佛回荡着对往昔的追忆和无法挽回的悲伤。

这首诗词在简短的篇幅内,以凄凉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离乡之苦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柳树的描写和乌鸦的隐喻,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深沉而忧伤的情绪,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遇史克敬询故园读音参考

yù shǐ kè jìng xún gù yuán
遇史克敬询故园

sān nián shēn bú dào gū sū, jiàn shuō chéng biān liǔ bàn kū.
三年身不到姑苏,见说城边柳半枯。
zòng yǒu xiāo xiāo jǐ zhū zài, yě yīng tí shā chéng tóu wū.
纵有萧萧几株在,也应啼杀城头乌。

杨基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杨基诗文推荐

春山如春草,春来无不好,况是香炉峰,百叠烟屏围五老。嘤嘤历历谷鸟哀,朱朱粉粉山花开,芙蓉削山紫雾上,瀑布倒泻青天来。船头春山重回首,世上虚名一杯酒,李...

夜合花边待月来,宫中郤辘响春雷。笙调恨谱参差度,锦织愁纹宛转回。楼上绿珠知报主,座中红拂解怜才。伤心两炬绯罗烛,吹作银荷叶下灰。为雨为云事两难,蕙心兰...

江静月在水,山空秋满亭。自弹还自罢,初不要人听。

预折杨枝插绕檐,豆糜香软麦饧甜。春衣未染新丝织,午篆犹分旧火添。小雨送花青见萼,轻雷催笋碧抽尖。不因人远伤离别,那得春愁上短髯。

曾向溪南看艺麻,竹杠兜子一肩斜。秧苗尚短仍含谷,荷叶才高已上花。蚕屋柘烟朝焙茧,鹊炉沉火昼薰茶。而今风雨成抛绝,卧听西园两部蛙。

三晋封疆拱帝圻,两河山色照戎衣。青虹贯日随星出,赤鸟如云夹电飞。使者梅花春后折,王孙芳草梦中归。入朝若问东南事,积粟如山万马肥。

同祀碧鸡神,丝萝又结姻。文如谢道韫,书逼卫夫人。冀缺终相敬,梁鸿不厌贫。还能事荆布,归钓五湖滨。

江远树层层,蒲荷叶渐增。酒樽池阁雨,棋局夜船灯。竹净删逾瘦,花疏扫未能。亭亭川上鹄,风雨看飞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