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帛石

捣帛石朗读

婺女织玄绡,欲作六铢衣。
空山捣寒月,传声彻云闺。
可笑绮縠女,不识砧与机。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空山不识
相关诗文:

捣帛石译文及注释

《捣帛石》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廌。这首诗描述了婺女织绸缎的情景,表达了对勤劳工作的赞美和对无知女子的讽刺。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婺女织玄绡,欲作六铢衣。
空山捣寒月,传声彻云闺。
可笑绮縠女,不识砧与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婺女织绸缎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女工勤劳工作的称赞和对部分女子无知、轻浮行为的讽刺。

首先,诗中的"婺女"指的是杭州婺州(今浙江金华)的女子,以其织绸缎的技艺而著名。诗的第一句"婺女织玄绡,欲作六铢衣"描绘了婺女们织绸缎的情景,她们努力地织造着精美的绸缎,准备做成一件华美的六铢衣服。这里的"玄绡"指的是黑色的绸缎,有一种神秘而高贵的感觉。通过描绘婺女的工作场景,诗中展现了女性的努力和勤劳。

接着,诗的第二句"空山捣寒月,传声彻云闺"描绘了婺女们在寂静的山间捣击着寒冷的月光,声音传遍云闺(指女子的居室)。这里的"捣寒月"形象地表达了婺女们勤劳工作的情景,也体现了她们不畏寒冷、孤独的精神。

最后,诗的最后两句"可笑绮縠女,不识砧与机"则是对一些女子的讽刺。"绮縠女"是指那些只知道穿着华丽而不懂得勤劳的女子。她们对砧和机这两个与织绸缎密切相关的工具一无所知,显示出她们的无知和浮躁。通过对比婺女的勤劳和这些女子的无知,诗中表达了对勤劳和知识的崇尚,以及对浮躁和无知的嘲讽。

总的来说,李廌的《捣帛石》通过描绘婺女织绸缎的情景,表达了对勤劳工作的赞美和对无知女子的讽刺。诗人通过对比,提醒人们应该崇尚勤劳和知识,而不是追求虚荣和浮躁。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宋代社会中不同女性形象的对比,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捣帛石读音参考

dǎo bó shí
捣帛石

wù nǚ zhī xuán xiāo, yù zuò liù zhū yī.
婺女织玄绡,欲作六铢衣。
kōng shān dǎo hán yuè, chuán shēng chè yún guī.
空山捣寒月,传声彻云闺。
kě xiào qǐ hú nǚ, bù shí zhēn yǔ jī.
可笑绮縠女,不识砧与机。

李廌诗文推荐

自信仁由己,深知道满门。才华辉日域,嘉誉达天阍。坦腹方趋进,亨衢迓骏奔。欲令唐晋後,不独美姚温。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阑:栏)

阳崖转窅窕,层林蔽重阴。披榛过舆马,缘云得幽寻。坐觉真境寂,兹焉悟赏心。

年少看书耻未多,壮心今岁沛中歌。带江黄帜有蹻跖,举国白头无绛何。为我忠谋能有几,匪人阿比敢言他。手攀荆葛藤萝近,敢把新凉取次过。

商朝有仁人,为奴耻荣禄。九畴传帝秘,八教清濊俗。苗裔散诸华,庆泽锺左蜀。峥嵘多望人,冠冕称盛族。

各执梅枝不执鞭,涉溪穿竹过林烟。景纯梦里经行处,宜到青溪古洞天。

吾生常羇旅,送客情更重。嗟哉平生交,今复万里送。愁端寓心目,往感接魂梦。穷途独栖迟,直道竟何用。

好去西安苏县丞,千年求友近严陵。江山如彼君如此,正似玉壶寒露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