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彦声题梅氏草堂

次韵王彦声题梅氏草堂朗读

丘壑胸中自广居,数椽茅屋小蜗庐。
门罗莫谩惊乌鹊,户外曾来长者车。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次韵王彦声题梅氏草堂译文及注释

《次韵王彦声题梅氏草堂》是宋代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丘壑胸中自广居,
数椽茅屋小蜗庐。
门罗莫谩惊乌鹊,
户外曾来长者车。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居住在丘壑之间,心胸广阔,住在简陋的茅屋之中,生活简朴自足的景象。诗中提到的门罗、乌鹊和长者车,是表达了主人的淡泊名利、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主人对于简陋茅屋的安居自乐。第一句“丘壑胸中自广居”,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内心的宽广和自在,将丘壑作为胸中的居所,突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豁达。第二句“数椽茅屋小蜗庐”,描绘了主人居住的简陋环境,茅屋和蜗庐都是小巧、朴素的象征,表达了主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第三句“门罗莫谩惊乌鹊”,以寥寥数字描绘了宁静的生活状态,门罗是指门前的杂草,莫谩是指不必要的干扰,乌鹊是指喧闹的鸟类,这些都是外界纷扰与烦忧,而主人则以淡定的心态对待。最后一句“户外曾来长者车”,长者车指的是富贵人家的马车,诗中提到主人的居所远离尘嚣,几乎没有受到世俗的干扰,以至于富贵人家的马车都不曾到达他的门外。

这首诗词以简单自然的语言,表现了主人淡泊名利、安居自乐的生活态度。他以宁静的心态对待外界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宽广与自在。通过对简陋茅屋的描绘,抒发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强调了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内心的富足。整首诗情感平和,用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个宁静自得的生活画面,给人以深思和启示,引导人们去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心灵的满足。

次韵王彦声题梅氏草堂读音参考

cì yùn wáng yàn shēng tí méi shì cǎo táng
次韵王彦声题梅氏草堂

qiū hè xiōng zhōng zì guǎng jū, shù chuán máo wū xiǎo wō lú.
丘壑胸中自广居,数椽茅屋小蜗庐。
mén luó mò mán jīng wū què, hù wài céng lái zhǎng zhě chē.
门罗莫谩惊乌鹊,户外曾来长者车。

李弥逊诗文推荐

红药开时人可怜,烂云明锦破晴烟。雍容近待千花右,绰约翻阶四户前,不分柳条开白眼,直愁榆叶散青钱,我来偶落东风后,只有鲛绡处处传。

阅世端如木偶人,不须离妄始逢真。功深夜鼎三时火,候转秋河万里银。可笑侏儒空饱粟,犹怜痀偻解凝神。它时应见鞭鸾凤,老去浮藜不夜辰。

独秀声名楚水东,妙年腾达俊游中。文昌寓直风云近,神武归来猿鹤同。居士人非禅板寂,少微星暗宝函空。知心不必悲生死,欲向何方觅是翁。

男儿死尔未应悲,可惜胸中尚有奇。绝域英声喧早岁,楚庭高议补明时。壮怀自感中流楫,旧受今存岘首碑。天独不能遗上老,盖棺两鬓未全丝。

过尽长淮未见山,倦寻残梦独凭栏。风烟渐欲回春眼,不似蒋陵江上看。

品题芳事有春工,姚魏风流胜浅红。莫傍沉香亭北看,只宜卮酒对山翁。

崔嵬孔晚柏,结阴众所依。移根天衢上,曾抚日月晖。如何去大厦,却绕乌鹊飞。终当烦万牛,挽取廓庙归。郑公泽既远,何以慰调饥。公其踵前修,一洗贫士悲。

春眠不觉夜来风,桃萼犹沾未尽红。愁绝小湖山畔路,同云疏雨晚濛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