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八日与诸人集真于燕誉堂

七月十八日与诸人集真于燕誉堂朗读

盍簪相与记春芳,落去争如桂影香。
故觅层台延旷望,可无尊酒泛寒光。
交挥玉尘倾怀尽,半仄冰轮耿夜长。
坐到银河分晓色,彤霞金晕更苍凉。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七月十八日与诸人集真于燕誉堂译文及注释

《七月十八日与诸人集真于燕誉堂》是宋代诗人胡寅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何不相拥,一起记录这春天的芬芳,
花瓣飘落,竞相比拟桂花的香气。
因此,我们寻找高台,延伸眼界,
可无需美酒,漾动着寒冷的光芒。
举手投足间,玉尘飞扬,尽情倾诉心情,
天空中微暗的冰轮照亮漫漫长夜。
坐在银河中,拂晓之色分明可见,
彤霞和金晕更显得苍凉。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夏季的夜晚,诗人与众人共聚燕誉堂,欣赏着花朵盛开的美丽景色。他们不需要美酒,只需凭借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感悟来享受这一刻。诗人通过描绘夜空中的冰轮和黎明的彤霞,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给人以深沉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夏夜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诗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如花朵的香气、银河的分明、彤霞和金晕的苍凉,展示了诗人对美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索。

诗人通过“何不相拥,一起记录这春天的芬芳”,表达了与众人共同感受自然之美的愿望,强调了情感的共鸣和人与自然的融合。诗中的“玉尘倾怀尽”,以及“坐到银河分晓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时间流逝的感知,让读者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唤起读者对时间的思考和对美的敬仰。它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特点,注重意境的构建,抒发内心情感,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

七月十八日与诸人集真于燕誉堂读音参考

qī yuè shí bā rì yǔ zhū rén jí zhēn yú yàn yù táng
七月十八日与诸人集真于燕誉堂

hé zān xiāng yǔ jì chūn fāng, luò qù zhēng rú guì yǐng xiāng.
盍簪相与记春芳,落去争如桂影香。
gù mì céng tái yán kuàng wàng, kě wú zūn jiǔ fàn hán guāng.
故觅层台延旷望,可无尊酒泛寒光。
jiāo huī yù chén qīng huái jǐn, bàn zè bīng lún gěng yè zhǎng.
交挥玉尘倾怀尽,半仄冰轮耿夜长。
zuò dào yín hé fēn xiǎo sè, tóng xiá jīn yūn gèng cāng liáng.
坐到银河分晓色,彤霞金晕更苍凉。

胡寅诗文推荐

红含宿雨两三枝,净插铜瓶浥注之。不是灵芸初一见,也非迷路武陵时。

美禄无过酒,星泉奠两仪。端由皆作圣,意趣少人知。肇命惟元祀,迎春祝寿祺。功深资药石,力厚起疲赢。若羡千钟美,休嫌九醖迟。忘情惟大禹,无量乃宣尼。抔饮觞...

奇石来公几案,参差仙掌规模。遂欲强名五老,逍遥鹏鷃羌庐。

仰止高高几梦思,跻攀乘兴遂忘疲。直须驻足青冥上,方信前山次第卑。

展骥官良是,凭熊职未专。中和已成颂,清净岂无传。楼雘环新堞,丁黄溢旧编。圣朝方考绩,华宠颁宣。

雾豹成文不厌深,喧卑何事竞翰音。为言墨客夸三赋,那似仙翁振八吟。欲继高踪其敢后,下看浮世岂须临。何时蜡屐携筇杖,来拨衡云一万寻。

客思如春日日深,莫令鶗鴂损芳阴。忽逢佳士能倾盖,那用高眠有抱衾。陌上正歌归缓缓,尊前聊酌夜沉沉。君诗也得池塘梦,沈谢风流尚可寻。

不须十日照胥敖,且要仙花丽显皋。集霰果然归望望,同云因得蔽高高。辉山玉璞韬虹气,乱眼烟霄隘羽毛。欲叩小斋拚醉赏,最怜纤玉劝持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