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二日再入都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朗读

野色连山碧,时光似木流。
邹阳仍是客,李广不封侯。
业已诗中老,何须病始休。
草根萤一点,寂照万端忧。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译文及注释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是苏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野色连山碧,
时光似木流。
邹阳仍是客,
李广不封侯。
业已诗中老,
何须病始休。
草根萤一点,
寂照万端忧。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苏泂在八月十二日再次进入都城时的心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与思考,以及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和对生命的思索。

赏析:
诗的开篇以"野色连山碧,时光似木流"来描绘自然景色和时光的流转。"野色连山碧"形象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广袤,而"时光似木流"则暗示了时光的无情流转,以及人生短暂的真实性。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邹阳和李广。邹阳是战国时期的一个文学家,他以清贫自守而闻名。"邹阳仍是客"表明作者自比邹阳,意味着自己仍然是一个身处陌生环境的客人,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渺小和无依。而"李广不封侯"则指的是李广,他是一个拒绝接受荣华富贵的历史人物,意味着作者不追逐功名利禄,对社会名利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自己年老和生命意义的思考。"业已诗中老,何须病始休"表明作者已经老去,但他并不因此而停止创作诗歌,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年龄是束缚他的原因,仍然热爱诗歌创作。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艺术追求的坚持。

最后两句"草根萤一点,寂照万端忧"以一种寓意深远的形象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忧伤。"草根萤一点"暗喻自己的渺小和微弱,而"寂照万端忧"则传递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虑,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通过对自然景色、历史人物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这首诗词虽然短小,却富含哲理和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读音参考

bā yuè shí èr rì zài rù dōu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

yě sè lián shān bì, shí guāng shì mù liú.
野色连山碧,时光似木流。
zōu yáng réng shì kè, lǐ guǎng bù fēng hóu.
邹阳仍是客,李广不封侯。
yè yǐ shī zhōng lǎo, hé xū bìng shǐ xiū.
业已诗中老,何须病始休。
cǎo gēn yíng yì diǎn, jì zhào wàn duān yōu.
草根萤一点,寂照万端忧。

苏泂诗文推荐

人老簪花却自然,花红就不厌华颠。人间无此风流样,何止源流二百年。

雪花梅萼两婆娑,梅雪相催柰老荷。只合孤山访和靖,不应华屋比东坡。诗情可喜丝生鬓,归意犹须冰泮河。林下相寻未岑寂,木鱼能拍鸟能歌。

道义分明重,功名取次休。重来踏龙尾,犹记立螭头。行辈云霄上,家山岁月周。孰知为郡乐,未慊过都留。

为云为雨话头长,十二峰前事渺茫。尽道翠眉愁未展,不应犹忆楚襄王。

远水连山碧四围,烟波时有鹭鸶飞。馀姚江上中秋月,自买扁舟一个归。

中年一病一回觉,老大康宁知更难。只今四十已华发,未到七旬应碧山。故疆风土望莫及,前辈典刑追不还。但愿生生遇尧舜,耕田凿井泰嵩间。

相业平时既讲明,得君当国有难能。周公礼乐寥寥意,馀子随时未可憎。

六月还当月尽休,今年节令却齐头。萧萧不待听梧叶,一见银河认得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