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后山峰上人新茶

煎后山峰上人新茶朗读

拣芽穰穰鹰爪黄,活火濈濈鱼眼汤。
扫花席地白日静,穿帘透户春风香。
唤醒松根渴睡汉,五更清梦从渠短。
泠泠灌顶欲通仙,稽首法云甘露碗。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煎后山峰上人新茶译文及注释

《煎后山峰上人新茶》是宋代艾性夫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煎煮之后,山峰上的茶已新鲜,芽叶翠绿如鹰爪,香气逸散如澄清的鱼眼汤。清晨,花瓣洒落在地上,白日安静无声,透过窗帘传来春风的芬芳。茶水唤醒了沉睡的松根,宛如清晨的梦境从短短的水渠中涌现。泠泠茶汤滋润着头顶,仿佛要通向仙境,恭敬地向法云甘露碗行礼。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人煎茶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现了茶的独特魅力和茶文化的价值。诗人通过茶叶的形态、色泽和香气,展现了茶的新鲜和美好。茶香透过窗帘,与清晨的春风融合,给人带来宁静和愉悦。茶水的滋味唤醒了松根,使人产生通往仙境的幻觉,表达了对茶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通过对茶叶、茶汤和茶香的描绘,展现了茶的独特魅力和诗人的情感。诗中的比喻和隐喻使得诗词更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性。

诗人以翠绿的芽叶比喻新鲜的茶叶,将其与鹰爪的黄色相对照,强调了茶叶的嫩绿和生机。诗中的"活火濈濈"形象地描绘了茶汤的煮沸状态,使人联想到茶的热情和活力。"鱼眼汤"一词则巧妙地将茶汤的透明度和澄清的特点表现出来。

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色,如白日静、穿帘透户的春风香,营造出宁静和愉悦的氛围。茶水唤醒松根的描写,既展示了茶的醒神作用,又通过"五更清梦从渠短"的隐喻,暗示茶香扑鼻的瞬间感受。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茶的崇敬之情,将喝茶与通向仙境联系起来。"泠泠灌顶欲通仙"一句把茶水滋润头顶的感觉与仙境的幻想相结合,使人感受到茶所带来的愉悦和心灵的洗涤。"稽首法云甘露碗"则展示了诗人对茶的敬重和向往,用一种虔诚的姿态与茶进行互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山中人煎茶的描绘,以及对茶叶、茶汤和茶香的形象描绘,展现了茶的新鲜和美好,以及茶所带来的宁静和愉悦。诗人通过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这首诗词赞美了茶的独特魅力,表达了对茶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展现了诗人对茶的崇敬之情。

煎后山峰上人新茶读音参考

jiān hòu shān fēng shàng rén xīn chá
煎后山峰上人新茶

jiǎn yá rǎng rǎng yīng zhǎo huáng, huó huǒ jí jí yú yǎn tāng.
拣芽穰穰鹰爪黄,活火濈濈鱼眼汤。
sǎo huā xí dì bái rì jìng, chuān lián tòu hù chūn fēng xiāng.
扫花席地白日静,穿帘透户春风香。
huàn xǐng sōng gēn kě shuì hàn, wǔ gēng qīng mèng cóng qú duǎn.
唤醒松根渴睡汉,五更清梦从渠短。
líng líng guàn dǐng yù tōng xiān, qǐ shǒu fǎ yún gān lù wǎn.
泠泠灌顶欲通仙,稽首法云甘露碗。

艾性夫诗文推荐

折柳系离船,船行柳条短。赖有枝上花,飘泊随君远。

玉兔不可罝,金乌不可笼。蜉蝣问鹤年,槿花笑松风。郿坞不救卓,铜山终饿通。玉儿误东昏,绿珠累石崇。谁信贪心苦,俄成旋踵空。既无九转丹,又非千岁翁。荣枯同...

烟雨庭前锦繖张,一般穠郁雪深堂。偶扶晴日孤筇出,连挹春风两屋香。供佛省烧苍柏子,薰书不藉绿芸囊。冰霜尽厄芳心在,自与梅花是雁行。

汝家有子兰,诗体能入选。尔后岛可辈,往往以律变。选律固无择,语意忌庸浅。大音尚和平,至味贵悠远。归欤事斯语,妙理千万变。欧称九僧今不见,退之拟过红楼院...

营营谁肯卧沧洲,喜有高人此枕流。得水最多知地胜,种花无数欲春留。图传笠泽三分画,梦绕黄淤十里秋。料得江枫吟未了,载诗应汗谪仙牛。

投老移家僻坞来,满林秋露洗黄埃。饮才种麦须堪饱,衣旋培桑未可裁。万古乾坤如传舍,一生风雪叹江梅。相看喜有青田鹤,肯与诗筒日往回。

岁如旧政方书满,春与故人同惠来。白发最愁新历换,清谈且博笑颜开。屠苏卯酒红生晕,红菜辛盘翠作堆。但觅年年各强健,不妨日日小徘徊。

拄拐蹒跚鬓雪明,向来小范亦分羹。十年不见疑先死,一旦相逢似再生。尽乱亦收诗卷上,长贫犹挟命书行。试言何物妖星照,是处青山白骨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