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昙晦二首

寄昙晦二首朗读

道无南北本同流,远赴丛林非所求。
到底此生俱扰扰,从前何事不悠悠。
撞钟击鼓千人饭,戴角披毛万劫休。
蚤晚相从岩下寺,对床清话雨飕飕。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寄昙晦二首译文及注释

诗词:《寄昙晦二首》

道无南北本同流,
远赴丛林非所求。
到底此生俱扰扰,
从前何事不悠悠。

撞钟击鼓千人饭,
戴角披毛万劫休。
蚤晚相从岩下寺,
对床清话雨飕飕。

中文译文:
道理并没有南北之分,
我远赴深山密林非为追求。
终究此生都是纷扰不定,
回想从前,何事不是漫长曲折。

撞钟击鼓,千人共进餐,
戴着角冠,披着毛皮,万劫不休。
早晚相随在山下的寺庙,
并肩而坐,畅谈着雨声沙沙。

诗意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李处权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人通过“道”来代指人生的道理,认为南北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追求真理的过程并非局限于某个地域或方向。他离开繁华喧嚣的世界,前往深山密林,不为他所追求的目标所困扰,寄望于在清静的环境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真理。

作者用“撞钟击鼓千人饭,戴角披毛万劫休”来描绘世俗的繁杂与纷扰。撞钟击鼓象征着人们为了功名利禄而拼命奔忙,千人饭代表了世间繁华的虚妄。而“戴角披毛”则暗指为权势和地位不择手段的人们,他们追求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作者用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看透和超脱,认为这些追求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与一位相伴的朋友或知己在山下的寺庙相对而坐,借着雨声的萧瑟,畅谈心事。这种清静的环境和朋友间的深入交流,使得诗人感到内心的安宁和舒适。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于追求内心宁静和真理的重要性的思考和呼唤。

整首诗词通过对比的手法,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真理和内心宁静的深刻思考和渴望。同时,通过对功名利禄的嘲讽和超越,表达了对于世俗纷扰的冷眼和超然态度。

寄昙晦二首读音参考

jì tán huì èr shǒu
寄昙晦二首

dào wú nán běi běn tóng liú, yuǎn fù cóng lín fēi suǒ qiú.
道无南北本同流,远赴丛林非所求。
dào dǐ cǐ shēng jù rǎo rǎo, cóng qián hé shì bù yōu yōu.
到底此生俱扰扰,从前何事不悠悠。
zhuàng zhōng jī gǔ qiān rén fàn, dài jiǎo pī máo wàn jié xiū.
撞钟击鼓千人饭,戴角披毛万劫休。
zǎo wǎn xiāng cóng yán xià sì, duì chuáng qīng huà yǔ sōu sōu.
蚤晚相从岩下寺,对床清话雨飕飕。

李处权诗文推荐

故国三千里,行藏岂问天。雪峰明的的,水溜响涓涓。指冻无完甲,琴寒有折弦。老僧如木石,性静不须禅。

我如萍不根,有往而无返。天涯与地角,孰能量近远。故乡无巢归,流落岁时晚。辜负平生心,何由见嵇阮。

溪流暴雨涨江同,咫尺西邻信不通。衰朽怕看青镜里,笑谈犹近翠屏中。侍郎客到无苛礼,教授诗来有古风。五载皇皇无税驾,我途正似阮生穷。

草碧波复绿,南浦愁送君。君行将何之,怆指南北云。相思无早晚,生离无近远。悠悠关塞阻,杳杳音信断。青灯挑已尽,夜长方展转。

饭已抄云子,杯仍致麴生。青梅方弄色,黄鸟已无声。世态穷尤见,吾心老更明。从来文字饮,意不在倾城。

野人不入俗,裋褐分田舍。由来黄犊车,不受尘中驾。空床蟋蟀边,阴牖蒲萄下。适然契幽怀,推枕起中夜。

家山回首三千里,世乱身危今老矣。由来客子斗身强,敢弗加餐慎行李。闽中此地称多贤,招我作邻密且迩。二子人物夙所慕,倾盖忘形到汝尔。刘郎能事出世家,胜韵那...

从来膏粱鄙世胄,岂知牛后与鸡口。况乃末俗交道衰,时态纷纷翻覆手。刘君门多长者辙,俗子驱车未容蹂。斯文博约有王郎,正如白二得元九,子猷无事只种竹,渊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