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育王十二题·袈裟石

和育王十二题·袈裟石朗读

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
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和育王十二题·袈裟石译文及注释

《和育王十二题·袈裟石》是宋代诗人李覯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梵教传入东方后对人们心灵的影响,以及一块石头袈裟的形象。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是:

梵教一来东,
群心日归向。
土石至无情,
也作披缁状。

诗意表达了梵教在东方传播的景象。"梵教一来东"指的是佛教传入东方地区,引领人们向往佛法的心情。"群心日归向"描述了人们纷纷归向佛教的信仰,希望通过佛法寻求心灵的安宁与救赎。

诗中提到的"土石至无情"指的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没有感情,没有意识,是冷酷无情的存在。然而,这块石头却"也作披缁状",披着僧人的袈裟。这种对比暗示了佛教的力量和影响,即使是无生命的物体也会被佛教的力量所感召和改变。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展现了梵教传入东方后对人们信仰和心灵的深远影响。它表达了人们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佛教教义的力量,即使是寻常的石头也能被佛教的神圣光辉所感染和改变。整首诗通过短短的四句话,勾勒出了佛教的伟大和普世的价值,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和育王十二题·袈裟石读音参考

hé yù wáng shí èr tí jiā shā shí
和育王十二题·袈裟石

fàn jiào yī lái dōng, qún xīn rì guī xiàng.
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
tǔ shí zhì wú qíng, yě zuò pī zī zhuàng.
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李覯诗文推荐

尽道一阳初复时,不期风雨更凄凄。凌晨出去逢人饮,沉醉归来满马泥。多恨恐成干斗气,欲言那得上天梯。灯青火冷睡半醒,残叶打窗乌夜啼。

璧月迢迢出暮山,素娥心事问应难。世间最解悲圆缺,祗有方诸泪不乾。

光明人所好,幽暗此何为。树在豀无影,禽来鹘未知。爱花留润与,避日卷阴移。底事偏相恼,天涯欲望时。

到官六月寄书回,未病封题死后开。一命至卑人尽得,九泉何事独相催。唯忧旅榇还乡远,况是亲丧继踵来。数世学文终若此,可怜门户转隳颓。

百子池头一曲春,君恩和泪落埃尘。当时应恨秦皇帝,不杀南山皓首人。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积阴为患恐沈绵,革去方惊造化权。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泥途渐少车声活,林薄初乾果味全。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

一雨遂不止,我行当此穷。蜀东天亦漏,尧后水犹洪。大点有片重,密蒙无寸空。晓唯壶箭觉,暖似炭炉通。书笔提梅洗,征衣擘润烘。帘间稀去燕,枕下即鸣虫。竹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