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

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朗读

趁得官闲且载书,隔墙时唤子云居。
公如碧树有秋意,渠亦清流临浊淤。
盖代勋庸诚有种,凿空道德竟何如。
寄声楚观沧茫外,璧月依然在太虚。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译文及注释

《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是宋代释宝昙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深邃的意境和巧妙的表达,旨在表达对潘文叔和李文授的赞赏和送别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

趁得官闲且载书,
隔墙时唤子云居。
公如碧树有秋意,
渠亦清流临浊淤。

盖代勋庸诚有种,
凿空道德竟何如。
寄声楚观沧茫外,
璧月依然在太虚。

这首诗以潘文叔和李文授的离别为切入点,展现了作者对两位同道的敬重和思念之情。

诗词以“趁得官闲且载书”开始,表明潘文叔和李文授抽出宝贵的空闲时间,带着书籍准备离去。这种行为显示了他们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知识的珍视。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与潘文叔隔墙相邻,时常相互呼唤,共同居住在僧院。这种邻里的亲近感传达了诗人对潘文叔的亲密友谊和对他学术成就的认可。

然后,诗中以“公如碧树有秋意,渠亦清流临浊淤”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潘文叔和李文授的品质与自然界的景象相结合。碧树象征着潘文叔的高洁品质,而清流则象征着李文授的清澈才情。这种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两位学者高尚品格和学术才华的赞美。

接下来,诗人提到潘文叔和李文授所代表的勋庸之道,并询问这种道德的凿空究竟达到何种境地。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对于勋庸之道的思考和对两位学者的期待,同时也反映出对于道德真谛的探索和思索。

最后两句“寄声楚观沧茫外,璧月依然在太虚”构成了整首诗的高潮。寄声楚观,意味着将心灵的声音寄托在楚国的山水之间,超越了现实的局限,追寻更高的境界。沧茫外的观瞻则象征了辽阔的天地,璧月依然在太虚,表示即使远离,诗人心中的理想和追求仍然坚定不移。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对两位学者追求学术真理和境界的敬佩,同时也折射出自己对于精神世界的追寻。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潘文叔和李文授的赞赏和送别之情,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对于勋庸之道和理想境界的思考和追求。

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读音参考

sòng pān wén shū jiān jiǎn lǐ wén shòu
送潘文叔兼简李文授

chèn dé guān xián qiě zài shū, gé qiáng shí huàn zi yún jū.
趁得官闲且载书,隔墙时唤子云居。
gōng rú bì shù yǒu qiū yì, qú yì qīng liú lín zhuó yū.
公如碧树有秋意,渠亦清流临浊淤。
gài dài xūn yōng chéng yǒu zhǒng, záo kōng dào dé jìng hé rú.
盖代勋庸诚有种,凿空道德竟何如。
jì shēng chǔ guān cāng máng wài, bì yuè yī rán zài tài xū.
寄声楚观沧茫外,璧月依然在太虚。

释宝昙诗文推荐

雨入黄梅故弄晴,群龙须我一投诚。此无尽藏君为主,大贝明珠我得倾。

是身犹孤云,梦入岩下寺。天如护苍江,山故插厚地。一舟巫峡来,八月新雨霁。烟鬟十二外,野花或垂髻。

鸿飞在天末,弓缴不可施。官池稻粱梦,鸭近鸳鸯卑。

不许屏间著妓围,却容半坐对斜晖。官馀战马浑无用,雨扼边云故一挥。诗入邛崃应更险,身如杜宇肯忘归。殷勤沥酒苍波外,罢点驼酥斫蟹肥。

夜潮明日浙东西,故国征鸿各自归。白璧一双唯我在,行年六十似公希。人生自是专城贵,道眼何曾与世违。剩种春风付桃李,等闲人共惜芳菲。

东观何如双树家,丝絇归践故园沙。静知水镜中人物,香识炉烟上鬓华。尽有春风飞燕子,岂无诗兴到梅花。自怜老子归来晚,不得追随八月槎。

病见春山四打围,茅檐华发只晖晖。不愁书册无人语,强把杉枝为客挥。意在未妨身更远,林疏自是月先归。百年人物如公少,试问何缘道则肥。

不以中书老见疏,斯文成就合穷居。退之彻在南阳后,子美贫於天宝初。绛帐归来宾客在,玉堂有此丈人欤。片帆我已东南去,会见含香近紫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