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摩多楼子

杂曲歌辞·摩多楼子朗读

玉塞去金人,二万四千里。
风吹沙作云,一时渡辽水。
天白水如练,甲丝双串断。
行行莫苦辛,城月犹残半。
晓气朔烟上,趢趗胡马蹄。
行人听水别,隔陇长东西。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杂曲歌辞·摩多楼子译文及注释

中文译文:

玉塞去金人,二万四千里。
风吹沙作云,一时渡辽水。
天白水如练,甲丝双串断。
行行莫苦辛,城月犹残半。
晓气朔烟上,趢趗胡马蹄。
行人听水别,隔陇长东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杂曲歌辞中的一篇名为《摩多楼子》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北方边塞的景象和行旅的情感,展现了边塞风光的壮丽和人们在边疆生活的艰难。

诗人通过描写玉塞(边塞城堡)离开金人(指契丹)有着漫长距离的旅程,距离达到了两万四千里,且需要凭借风力吹起的沙尘云才能够渡过辽水。这种跨越程度的描述,展示了当时边塞的孤立和孤独感。

诗中以天空如练的白色水面来形容行旅所见的景色,表现了辽阔的平原和无垠的天空。然而,甲丝双串断的描写则揭示了战争带来的残酷和牺牲,暗示了行旅的艰辛和危险。

诗句中的“城月犹残半”表达了月亮仍未完全升起的景象,暗示着行旅的离去和告别的情感。

最后两句诗以描写清晨的气息和胡马蹄声,将读者带入了一种真实而动态的场景,使人们可以感受到行人在边塞的离别和边地未知的东西。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描写旅途的辛苦、不确定和离别,展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辛和边塞风光的壮美,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这种描绘方式和情感表达让读者产生了对边疆的向往和对边塞人的敬意。

杂曲歌辞·摩多楼子读音参考

zá qū gē cí mó duō lóu zǐ
杂曲歌辞·摩多楼子

yù sāi qù jīn rén, èr wàn sì qiān lǐ.
玉塞去金人,二万四千里。
fēng chuī shā zuò yún, yī shí dù liáo shuǐ.
风吹沙作云,一时渡辽水。
tiān bái shuǐ rú liàn, jiǎ sī shuāng chuàn duàn.
天白水如练,甲丝双串断。
xíng xíng mò kǔ xīn, chéng yuè yóu cán bàn.
行行莫苦辛,城月犹残半。
xiǎo qì shuò yān shàng, lù cù hú mǎ tí.
晓气朔烟上,趢趗胡马蹄。
xíng rén tīng shuǐ bié, gé lǒng zhǎng dōng xī.
行人听水别,隔陇长东西。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诗文推荐

人闲春荡荡,帐暖香扬扬。飞光染幽红,夸娇来洞房。舞席泥金蛇,桐竹罗花床。眼逐春瞑醉,粉随泪色黄。王子下马来,曲沼鸣鸳鸯。焉知肠车转,一夕巡九方。苦风吹...

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欲将千里别,持此易斗粟。南云北云空脉断,灵台经络悬春线。青轩树转月满床,下国饥儿梦中见。维尔之昆二十余,年来持镜颇有须。辞家三...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

鬈发胡儿眼晴绿,高楼夜静吹横竹。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直排七点星藏指,暗合清风调宫徵。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玉堂美人边塞情,碧窗皓...

染罗衣,秋蓝难著色。不是无心人,为作台邛客。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惜许两少年,抽心似春草。今日见银牌,今夜鸣玉晏。牛头高一尺,隔坐应相见。月从东方来...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城头日,长向城头住。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躃躃。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皇汉十二帝,唯帝称睿哲。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

洞房思不禁,蜂子作花心。灰暖残香炷,发冷青虫簪。夜遥灯焰短,睡熟小屏深。好作鸳鸯梦,南城罢捣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