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李五夕次香山精舍访宪上人

同李五夕次香山精舍访宪上人朗读

彼岸闻山钟,仙舟过苕水。
松门入幽映,石径趋迤逦。
初月开草堂,远公方觏止。
忘言在闲夜,凝念得微理。
泠泠功德池,相与涤心耳。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访

同李五夕次香山精舍访宪上人译文及注释

《同李五夕次香山精舍访宪上人》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李五一同夜晚登上香山精舍拜访了一位名叫讲宪的高僧,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向往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彼岸传来山上的钟声,
仙舟渡过苕水。
松门进入幽静的景色,
石径曲折前行。
初月照亮了草堂,
远禅师正躬身斟酌。
忘却言语在宁静的夜晚,
凝聚思绪获得微妙的理解。
清凉的功德池波光粼粼,
彼此一同净化心灵之耳。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上的钟声、船行苕水、松门幽静的景色和曲折的石径,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初月照亮了草堂,表现出禅宗修行者的清净环境。远禅师斟酌茶水,体现了他对客人的款待和指导。夜晚的宁静让诗人忘却了言语,内心思绪凝聚,得到微妙的理解。

诗的最后两句以功德池为象征,表达了诗人与讲宪一起净化心灵的愿望和行动。通过共同涤除心灵的杂念和烦恼,诗人与讲宪达到了一种精神的共鸣和超越。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自然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向往和对内心净化的追求。通过山水景物的描绘和禅修场所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心灵宁静的渴望,以及通过禅修消除尘世纷扰的愿望。这首诗给人以宁静、清凉和思索的感觉,让读者沉浸在禅修的境界中,感受内心的平静与净化。

同李五夕次香山精舍访宪上人读音参考

tóng lǐ wǔ xī cì xiāng shān jīng shè fǎng xiàn shàng rén
同李五夕次香山精舍访宪上人

bǐ àn wén shān zhōng, xiān zhōu guò sháo shuǐ.
彼岸闻山钟,仙舟过苕水。
sōng mén rù yōu yìng, shí jìng qū yǐ lǐ.
松门入幽映,石径趋迤逦。
chū yuè kāi cǎo táng, yuǎn gōng fāng gòu zhǐ.
初月开草堂,远公方觏止。
wàng yán zài xián yè, níng niàn dé wēi lǐ.
忘言在闲夜,凝念得微理。
líng líng gōng dé chí, xiāng yǔ dí xīn ěr.
泠泠功德池,相与涤心耳。

钱起诗文推荐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阳。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退飞忆林薮,乐业羡黎庶。四海尽穷途,一枝无宿处。严冬北风急,中夜哀鸿去。孤烛思何深,寒窗坐难曙。劳歌待明发,惆怅盈百虑。

春雨暗重城,讼庭深更寂。终朝人吏少,满院烟云集。湿鸟压花枝,新苔宜砌石。掾曹富文史,清兴对词客。爱尔蕙兰丛,芳香饱时泽。

秋风过楚山,山静秋声晚。赏心无定极,仙步亦清远。返照云窦空,寒流石苔浅。羽人昔已去,灵迹欣方践。投策谢归途,世缘从此遣。

九秋旅夜长,万感何时歇。蕙花渐寒暮,心事犹楚越。直躬邅世道,咫步隔天阙。每闻长乐钟,载泣灵台月。明旦北门外,归途堪白发。

别处秋泉声,至今犹在耳。何尝梦魂去,不见雪山子。新月隔林时,千峰翠微里。言忘心更寂,迹灭云自起。觉来缨上尘,如洗功德水。

候馆扫清昼,使车出明光。森森入郭树,一道引飞霜。仰视骢花白,多惭绶色黄。鹪鹩无羽翼,愿假宪乌翔。

霁来海半山,隐映城上起。中峰落照时,残雪翠微里。同心久为别,孤兴那对此。良会何迟迟,清扬瞻则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