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朗读

少年兼柱史,东至旧徐州。
远属平津阁,前驱博望侯。
向营淮水满,吹角楚天秋。
客梦依依处,寒山对白楼。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译文及注释

中文译文: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

少年李侍御,既是朝廷的柱石之才,又被派往旧时的徐州。从东边出发,属于平津阁的地域。前行是博望侯的行营。行至徐州,淮水已满,吹响的军号在楚天的秋日里回响。作客在这里的梦境中,处处都是依依如故的地方,寒山和白楼相互对望。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写的是韩翃送别李侍御去徐州行营的场景。诗中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徐州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行营的人紧张而忙碌。诗人把这种战乱的氛围融入到诗中,让读者感受到壮士行营的热血与冲动。李侍御离开的那天,淮水已满,秋日的楚天吹响了军号。这样的景物描写,映衬出李侍御的英勇与坚定,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别离之情。整首诗寥寥数语,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遐想之感。

此外,诗中还以客梦依依处、寒山对白楼的形象作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李侍御的深情厚意。客梦依依处代表了作者在梦中与李侍御相遇相见的温馨情境,寒山对白楼则象征着作者和李侍御相互间的思念与对望。这种象征意义的运用,增强了诗的艺术性和思想感染力。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象征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李侍御的送别之情和思念之意。它具有很强的离散诗人气质,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感慨。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读音参考

sòng lǐ shì yù fù xú zhōu xíng yíng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

shào nián jiān zhù shǐ, dōng zhì jiù xú zhōu.
少年兼柱史,东至旧徐州。
yuǎn shǔ píng jīn gé, qián qū bó wàng hóu.
远属平津阁,前驱博望侯。
xiàng yíng huái shuǐ mǎn, chuī jiǎo chǔ tiān qiū.
向营淮水满,吹角楚天秋。
kè mèng yī yī chù, hán shān duì bái lóu.
客梦依依处,寒山对白楼。

韩翃诗文推荐

半身映竹轻闻语,一手揭帘微转头。此意别人应未觉,不胜情绪两风流。

章台[1]柳,章台柳,往日依依[2]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仙台下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封疆七百里,禄秩二千石。拥节祠太山,寒天霜草白。

骏马绣障泥,红尘扑四蹄。归时何太晚,日照杏花西。绣幕珊瑚钩,春开翡翠楼。深情不肯道,娇倚钿箜篌。

五马渭桥东,连嘶逐晓风。当年紫髯将,他日黑头公。不异金吾宠,兼齐玉帐雄。闭营春雪下,吹角暮山空。香麝松阴里,寒猿黛色中。郡斋多赏事,好与故人同。

三十事诸侯,贤豪冠北州。桃花迎骏马,苏合染轻裘。观妓将军第,题诗关尹楼。青林朝送客,绿屿晚回舟。好栗分通子,名香赠莫愁。洗杯新酒熟,把烛故人留。百雉归...

黄阁开帷幄,丹墀侍冕旒。位高汤左相,权总汉诸侯。不改周南化,仍分赵北忧。双旌过易水,千骑入幽州。塞草连天暮,边风动地秋。无因随远道,结束佩吴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