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和州于武昌县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绝

赴和州于武昌县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绝朗读

武昌山下蜀江东,重向仙舟见葛洪。
又得案前亲礼拜,大罗天诀玉函封。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仙舟礼拜

赴和州于武昌县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绝译文及注释

诗词:《赴和州于武昌县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绝》

唐代刘禹锡所作的这首诗描绘了他再次遇见了名为毛仙翁的道士,因此创作了这首绝句。

中文译文:
武昌山下蜀江东,
Under the Wuchang Mountain, to the east of the Shu River,
重向仙舟见葛洪。
I revisit the immortal boat and meet Ge Hong once again.
又得案前亲礼拜,
Once more, I pay my respects before the desk,
大罗天诀玉函封。
The secrets of the heavens sealed within the jade case.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刘禹锡再次来到武昌山下,经过蜀江东边时,他意外地遇见了一位名叫毛仙翁的道士。他们之间似乎有一段旧情复燃的关系,因为诗中提到他们是"再遇",暗示着他们曾经有过一段相识的历史。刘禹锡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并表示再次见到毛仙翁让他感到非常荣幸。他提到自己向毛仙翁的案前亲自行礼拜,这表明他对毛仙翁的尊敬和崇拜。最后两句诗揭示了毛仙翁所掌握的宝贵秘密,这些秘密被封存在一本叫做"大罗天诀"的书中,且用玉函严密封存。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文字展现了刘禹锡对于再次与毛仙翁相遇的喜悦之情。他巧妙地运用了山川和江河的景物来烘托诗中人物的神秘与超脱,通过这种意象的对比,增强了诗中的神话色彩。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钦佩和对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最后两句诗则为整首诗增添了神秘感,它们揭示了毛仙翁作为一位道士所拥有的宝贵秘密,使得整首诗更具神秘的色彩和文化内涵。

总体而言,这首诗在表达作者对于与毛仙翁再次相遇的喜悦之情的同时,也融入了道教文化和神秘主题,使得诗意更加深远。

赴和州于武昌县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绝读音参考

fù hé zhōu yú wǔ chāng xiàn zài yù máo xiān wēng shí bā xiōng yīn chéng yī jué
赴和州于武昌县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绝

wǔ chāng shān xià shǔ jiāng dōng, zhòng xiàng xiān zhōu jiàn gě hóng.
武昌山下蜀江东,重向仙舟见葛洪。
yòu dé àn qián qīn lǐ bài, dà luó tiān jué yù hán fēng.
又得案前亲礼拜,大罗天诀玉函封。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诗文推荐

城西门外滟预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径尺千余朵,人间有此花。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

词一篇音韵弥切,收泪握管以成报章。虽广陵之弦于今绝矣,而盖泉之感犹庻闻焉。焚之帐之前,附于旧编之末】~刘禹锡前日寝门恸,至今悲有余。已嗟万化尽,方见八行...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新妆面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分忧余刃又从公,白羽胡床啸咏中。彩笔谕戎矜倚马,华堂留客看惊鸿。渚宫油幕方高步,澧浦甘棠有几丛。若问骚人何处所,门临寒水落江枫。

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谿。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太守驻行舟,阊门草萋萋。挥袂谢啼者,依然两眉低。朱户非不崇,我心如重狴。华池非不清,意在寥廓栖。夸者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