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垂钓亭

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垂钓亭朗读

由钓起茅亭,柴扉复竹楹。
波清见丝影,坐久识鱼情。
白鸟依窗宿,青蒲傍砌生。
欲同渔父舍,须自减逢迎。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茅亭丝影渔父逢迎
相关诗文:

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垂钓亭译文及注释

《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垂钓亭》是唐代姚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由钓起茅亭,柴扉复竹楹。
波清见丝影,坐久识鱼情。
白鸟依窗宿,青蒲傍砌生。
欲同渔父舍,须自减逢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厉玄的侍御在陕西地区的宅邸中垂钓的情景。诗人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垂钓亭的景象以及垂钓者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诗人通过描绘细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熟悉和对钓鱼乐趣的体验。诗中还出现了白鸟停留在窗前和青蒲生长在砌墙旁边的景象,增加了诗词的生动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垂钓场景。诗人通过描写垂钓亭的茅草屋顶、柴木门和竹楣,展现了一个朴素而古老的建筑。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出细腻的鱼线影子,表现了诗人对垂钓过程的熟悉和对鱼儿动态的观察。诗中的白鸟停在窗前,青蒲生长在砌墙旁边,为诗词增添了自然的氛围和生动的画面。诗人希望能与渔父一样舍弃繁华,减少纷扰,专心享受垂钓的宁静和自然之美。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垂钓乐趣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远离和追求宁静的心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垂钓场景,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这首诗以其质朴、自然的风格,给读者带来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自然和心灵净化的文化风尚。

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垂钓亭读音参考

shǎn xià lì xuán shì yù zhái wǔ tí chuí diào tíng
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垂钓亭

yóu diào qǐ máo tíng, chái fēi fù zhú yíng.
由钓起茅亭,柴扉复竹楹。
bō qīng jiàn sī yǐng, zuò jiǔ shí yú qíng.
波清见丝影,坐久识鱼情。
bái niǎo yī chuāng sù, qīng pú bàng qì shēng.
白鸟依窗宿,青蒲傍砌生。
yù tóng yú fù shě, xū zì jiǎn féng yíng.
欲同渔父舍,须自减逢迎。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姚合诗文推荐

将军作镇古汧洲,水腻山春节气柔。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策杖度溪桥,云深步数劳。青猿吟岭际,白鹤坐松梢。天外浮烟远,山根野水交。自缘名利系,好此结蓬茆。

路岐知不尽,离别自无穷。行客心方切,主人樽未空。楚樯收月下,江树在潮中。人各还家去,还家庆不同。

主人庭叶黑,诗稿更谁书。阙下科名出,乡中赋籍除。山春烟树众,江远晚帆疏。吾亦家吴者,无因到弊庐。

兰烛照重茵,飞杯复几分。主人寒不寐,上客晓离群。骑吏缘青壁,旌旗度白云。剑铭生藓色,巴字叠冰文。华省思仙侣,疲民爱使君。泠泠唯自适,郡邸有谁闻。

早得白眉名,之官濠上城。别离浮世事,迢递长年情。广陌垂花影,遥林起雨声。出关春草长,过汴夏云生。黠吏先潜去,疲人相次迎。宴馀和酒拜,魂梦共东行。

童稚便知闻,如今只有君。百篇诗尽和,一盏酒须分。驿路多连水,州城半在云。离情同落叶,向晚更纷纷。

一钵与三衣,经行远近随。出家还养母,持律复能诗。春雪离京厚,晨钟近塞迟。亦知莲府客,夜坐喜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