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日昌平城登览

朔日昌平城登览朗读

宿雨山城净晓晖,高楼凭眺思依依。
仙人枕上云初散,白马关西雁自飞。
古木寒鸦啼朔雾,荒隈晓日上征衣。
天山直北谁传箭,目断秦兵未解围。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朔日昌平城登览译文及注释

《朔日昌平城登览》是明代王慎中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宿雨山城净晓晖,
过夜的雨水洗净了山城,
清晨的阳光明亮耀眼。
高楼凭眺思依依。
我站在高楼之上眺望,
思绪缠绕不舍。

仙人枕上云初散,
传说中的仙人在枕上睡觉,
云雾刚刚散去。
白马关西雁自飞。
白马关西的雁儿自由飞翔。

古木寒鸦啼朔雾,
古老的树木和寒鸦啼叫,
在朔日的雾中。
荒隈晓日上征衣。
旷野中的山岗,旭日照耀,
战士们穿上征衣。

天山直北谁传箭,
天山在正北方向,谁在传递消息?
目断秦兵未解围。
视线被遮断,秦军还未解除包围。

诗词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对山城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战事的思考。首先,诗词以宿雨过后的清晨为背景,描绘了山城的清新与明亮。高楼之上,作者凭栏远望,思绪被美景所牵动,难以离去。这种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景色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

其次,诗词通过描绘仙人枕上云散和雁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仙人和白马关西的雁儿象征着与尘世的隔绝和自由飞翔,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着,诗词通过描写古木、寒鸦和朔日的雾,以及旭日照耀下的征衣,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坚韧。这里的景象反映了历史上的战争场景,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战事的关注和对解围的期待。

最后两句则提出了问题,谁在天山直北传递箭信?秦军是否已经解围?这表明作者对历史战事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对历史命运的关切与探索。

整首诗词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将自然景色与历史题材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美好自然环境的赞美,对自由追求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战事的忧思。同时,诗词中留下了一些疑问,引发读者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

朔日昌平城登览读音参考

shuò rì chāng píng chéng dēng lǎn
朔日昌平城登览

sù yǔ shān chéng jìng xiǎo huī, gāo lóu píng tiào sī yī yī.
宿雨山城净晓晖,高楼凭眺思依依。
xiān rén zhěn shàng yún chū sàn, bái mǎ guān xī yàn zì fēi.
仙人枕上云初散,白马关西雁自飞。
gǔ mù hán yā tí shuò wù, huāng wēi xiǎo rì shàng zhēng yī.
古木寒鸦啼朔雾,荒隈晓日上征衣。
tiān shān zhí běi shuí chuán jiàn, mù duàn qín bīng wèi jiě wéi.
天山直北谁传箭,目断秦兵未解围。

王慎中诗文推荐

向晚西郊密,翛然野外秋。土膏含雨润,山气带烟流。故道牛羊反,前林鸟雀投。犹言明月好,其奈促鸣驺。

苍茫烟景晦,舟楫自如家。宿处随鸥鸟,秋初惜月华。遥心连浦雁,归萝滞江花。为客谁知者,疏灯水一涯。

迢迢三五夜,江郡影星河。积水生凉气,空斋兴晤歌。心微千念寂,室浅一灯多。不酌盈樽酒,其如月出何。

烟晓雨初晞,亭皋春日辉。相从穷宴赏,一倍惜芳菲。柔草才胜藉,新条恰挂衣。谢公方爱客,日暮不言归。

亭子水中洲,兰桨美载浮。鸥翻当吹笛,鱼跳近垂钩。折藕怜丝细,探莼爱乳流。更言明月好,中夜尚淹留。

高亭虚出水,结构若天成。波荡垂帘影,窗留过橹声。树低看岸远,风细觉潮平。自有芳洲杜,含滋日日生。

敞阁偏临壑,幽林复带波。叶繁栖凤竹,蔓结偃虬萝。吴树三春暗,江涛八月多。更怜垂钓处,凫鹜静烟蓑。

文采翩翩正少年,机云以后仍生贤。已见驰声嵩洛下,却来吟眺楚江边。扁舟泊近西淮柳,客舍时沽南市酒。路果纷投骏马前,山衣寄换新莺后。风流绝世美何如?一片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