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醴泉县楼

秋日登醴泉县楼朗读

闲上高楼时一望,绿芜寒野静中分。
人行直路入秦树,雁截斜阳背塞云。
渭水自流汀岛色,汉陵空长石苔纹。
秋风高柳出危叶,独听蝉声日欲曛。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秋日登醴泉县楼译文及注释

秋日登醴泉县楼

闲上高楼时一望,
绿芜寒野静中分。
人行直路入秦树,
雁截斜阳背塞云。
渭水自流汀岛色,
汉陵空长石苔纹。
秋风高柳出危叶,
独听蝉声日欲曛。

译文:

闲暇时上了高楼,远远地望去,
绿色的泥土与寒野在远处分割着。
行人沿着笔直的路进入秦树林,
飞雁截住了斜阳,挡住了塞外的云。
渭水自由流淌,染上了汀岛的颜色,
汉陵早已空寂,只留下石上的苔纹。
秋风吹起高柳树,无数枯叶摇曳摇摆,
只听见蝉鸣,日暮欲迎黄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醴泉县楼的秋日景色。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环境和音响感受,表达了对秋日的感叹和思考。

首先,诗人站在高楼上,俯瞰远方,一望无际的绿色泥土和寂静的寒野与他分别。这种景色在秋日中显得尤为清晰和宁静。

其次,诗人描述了行人沿着笔直的路进入秦树林的场景,雁群飞过的斜阳遮挡了外面的云彩。这里通过描绘行人的活动和大自然的景象,强调了秋日的悠闲和宁静。

接着,诗人提到了渭水,渭水自由流动,流淌过汀岛,渐渐变得染上颜色。汉陵成了空寂之地,只留下了苔纹的痕迹。这一部分描写了自然界中水的流动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历史的变迁。

最后,诗人描绘了秋风吹过高柳树,枯叶随风摇摆,只能听到蝉鸣。这是对秋日的最后描写,也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它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美好和丰富的感受,同时也呈现出一种稍纵即逝的情感。整首诗既有秋日景色的描绘,又有对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思考和感悟,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秋日登醴泉县楼读音参考

qiū rì dēng lǐ quán xiàn lóu
秋日登醴泉县楼

xián shàng gāo lóu shí yī wàng, lǜ wú hán yě jìng zhōng fēn.
闲上高楼时一望,绿芜寒野静中分。
rén xíng zhí lù rù qín shù,
人行直路入秦树,
yàn jié xié yáng bèi sāi yún.
雁截斜阳背塞云。
wèi shuǐ zì liú tīng dǎo sè, hàn líng kōng cháng shí tái wén.
渭水自流汀岛色,汉陵空长石苔纹。
qiū fēng gāo liǔ chū wēi yè, dú tīng chán shēng rì yù xūn.
秋风高柳出危叶,独听蝉声日欲曛。

刘沧

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沧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刘沧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刘沧诗文推荐

峡路谁知倦此情,往来多是半年程。孤吟洛苑逢春尽,几向秦城见月明。高柳断烟侵岳影,古堤斜日背滩声。东归海上有馀业,牢落田园荒草平。

上国相逢尘满襟,倾杯一话昔年心。荒台共望秋山立,古寺多同雪夜吟。风度重城宫漏尽,月明高柳禁烟深。终期白日青云路,休感鬓毛霜雪侵。

音容一别近三年,往事空思意浩然。匹马东西何处客,孤城杨柳晚来蝉。路长草色秋山绿,川阔晴光远水连。不见故人劳梦寐,独吟风月过南燕。

登原过水访相如,竹坞莎庭似故居。空塞山当清昼晚,古槐人继绿阴馀。休弹瑟韵伤离思,已有蝉声报夏初。醉唱劳歌翻自叹,钓船渔浦梦难疏。

共惜年华未立名,路岐终日轸羁情。青春半是往来尽,白发多因离别生。楚岸帆开云树映,吴门月上水烟清。东归自有故山约,花落石床苔藓平。

玄发辞家事远游,春风归雁一声愁。花开忽忆故山树,月上自登临水楼。浩浩晴原人独去,依依春草水分流。秦川楚塞烟波隔,怨别路岐何日休。

闲上高楼时一望,绿芜寒野静中分。人行直路入秦树,雁截斜阳背塞云。渭水自流汀岛色,汉陵空长石苔纹。秋风高柳出危叶,独听蝉声日欲曛。

玉辇西归已至今,古原风景自沈沈。御沟流水长芳草,宫树落花空夕阴。蝴蝶翅翻残露滴,子规声尽野烟深。路人不记当年事,台殿寂寥山影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