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敬亭山庙

题敬亭山庙朗读

森森古木列岩隈,迥压寒原霁色开。
云雨只从山上起,风雷多向庙中来。
三江入海声长在,双鹤啼天影未回。
花落空庭春昼晚,石床松殿满青苔。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题敬亭山庙译文及注释

题敬亭山庙

森森古木列岩隈,
迥压寒原霁色开。
云雨只从山上起,
风雷多向庙中来。
三江入海声长在,
双鹤啼天影未回。
花落空庭春昼晚,
石床松殿满青苔。

中文译文:

敬亭山庙上小径,
密密古木列成一片,
远远的压在寒原,
天霁的颜色展现开。
云雨只从山上起,
风雷多次向庙中来。
三江之水入海声仍长在,
双鹤高喊天空未归去。
花朵凋零空庭内,
春天的日子早晚变暗,
石床上,松树的殿堂上,
都长满了青苔。

诗意:

这首诗是刘沧写于唐代的一首山水诗。诗中描绘了敬亭山庙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人以简洁而雄浑的笔触描绘了敬亭山庙的景色。古木列成一片,压在寒原之上,而天空却清晰明亮。山上的云雨,庙中的风雷,使整个景色生动有力。三江之水入海的声音长久地回荡,双鹤高喊天空却未归去。春日里花朵零落空庭,石床上和松殿上都长满青苔,彰显出岁月的变迁与无情。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万物变迁的沉思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

赏析:

刘沧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描写手法,将敬亭山庙的景色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运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山上的云雨、庙中的风雷与庙外的自然景色相对比,突出了它们对整个景色的影响。同时,通过描绘花落青苔满庭的景象,表达了岁月流转的无情和人事的凋零。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通过与庙外的景色相对比,诗人以自然景物来反衬人类的存在,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该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题敬亭山庙读音参考

tí jìng tíng shān miào
题敬亭山庙

sēn sēn gǔ mù liè yán wēi, jiǒng yā hán yuán jì sè kāi.
森森古木列岩隈,迥压寒原霁色开。
yún yǔ zhī cóng shān shàng qǐ,
云雨只从山上起,
fēng léi duō xiàng miào zhōng lái.
风雷多向庙中来。
sān jiāng rù hǎi shēng zhǎng zài, shuāng hè tí tiān yǐng wèi huí.
三江入海声长在,双鹤啼天影未回。
huā luò kōng tíng chūn zhòu wǎn, shí chuáng sōng diàn mǎn qīng tái.
花落空庭春昼晚,石床松殿满青苔。

刘沧

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沧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刘沧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刘沧诗文推荐

峡路谁知倦此情,往来多是半年程。孤吟洛苑逢春尽,几向秦城见月明。高柳断烟侵岳影,古堤斜日背滩声。东归海上有馀业,牢落田园荒草平。

上国相逢尘满襟,倾杯一话昔年心。荒台共望秋山立,古寺多同雪夜吟。风度重城宫漏尽,月明高柳禁烟深。终期白日青云路,休感鬓毛霜雪侵。

音容一别近三年,往事空思意浩然。匹马东西何处客,孤城杨柳晚来蝉。路长草色秋山绿,川阔晴光远水连。不见故人劳梦寐,独吟风月过南燕。

登原过水访相如,竹坞莎庭似故居。空塞山当清昼晚,古槐人继绿阴馀。休弹瑟韵伤离思,已有蝉声报夏初。醉唱劳歌翻自叹,钓船渔浦梦难疏。

共惜年华未立名,路岐终日轸羁情。青春半是往来尽,白发多因离别生。楚岸帆开云树映,吴门月上水烟清。东归自有故山约,花落石床苔藓平。

玄发辞家事远游,春风归雁一声愁。花开忽忆故山树,月上自登临水楼。浩浩晴原人独去,依依春草水分流。秦川楚塞烟波隔,怨别路岐何日休。

闲上高楼时一望,绿芜寒野静中分。人行直路入秦树,雁截斜阳背塞云。渭水自流汀岛色,汉陵空长石苔纹。秋风高柳出危叶,独听蝉声日欲曛。

玉辇西归已至今,古原风景自沈沈。御沟流水长芳草,宫树落花空夕阴。蝴蝶翅翻残露滴,子规声尽野烟深。路人不记当年事,台殿寂寥山影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