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黄一之斋中

夜过黄一之斋中朗读

征君家陋巷,缃素对匡床。
门外半城月,邻家几树霜。
剑留寒卧壁,竹影瘦过墙。
不以贫为累,高歌自慨慷。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邻家竹影过墙
相关诗文:

夜过黄一之斋中译文及注释

《夜过黄一之斋中》是明代童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征君家陋巷,缃素对匡床。
门外半城月,邻家几树霜。
剑留寒卧壁,竹影瘦过墙。
不以贫为累,高歌自慨慷。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经过黄一之斋的情景。诗人讲述了他的朋友黄一的家境贫寒,他住在一条狭窄的巷子里,床上用了缃素(红色和白色相间的绸缎)来铺盖。门外的月亮只照亮了巷子的一半,邻居家的树上结满了霜。诗人在壁上留下了他的剑,冰冷地躺在那里,竹影瘦弱地透过墙壁。然而,诗人并不将贫穷视为负担,他高歌而行,表达出自己豪迈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描写,展示了诗人童珮独特的感受和情绪。通过对黄一之斋的描绘,诗人以贫穷的环境为背景,表达了自己乐观坚韧的心态。诗中的黄一家境贫寒,住在狭窄的巷子里,床上铺盖用的是缃素,这些细节描绘了黄一的清苦生活。门外的月亮只能照亮巷子的一半,邻居家的树上霜凝结成片,这些景象增强了诗中贫困的氛围。诗人将自己留下的剑和竹影作为对比,剑冰冷而坚硬,竹影则纤细而柔弱,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展示了自己的坚韧和胸怀。最后两句“不以贫为累,高歌自慨慷”,表达了诗人不以贫穷为累赘,反而豪情万丈,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贫困环境下的坚韧和豪情,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夜过黄一之斋中读音参考

yè guò huáng yī zhī zhāi zhōng
夜过黄一之斋中

zhēng jūn jiā lòu xiàng, xiāng sù duì kuāng chuáng.
征君家陋巷,缃素对匡床。
mén wài bàn chéng yuè, lín jiā jǐ shù shuāng.
门外半城月,邻家几树霜。
jiàn liú hán wò bì, zhú yǐng shòu guò qiáng.
剑留寒卧壁,竹影瘦过墙。
bù yǐ pín wèi lèi, gāo gē zì kǎi kāng.
不以贫为累,高歌自慨慷。

童珮诗文推荐

家国遭多难,干戈道路将。深山独流落,长夏亦凄凉。饭拾空林橡,炊依废寺香。时愁豹虎到,落日掩门荒。

江国何年刹,村人说大姚。波涛学孤岛,栋宇似南朝。水阔乌巢少,天寒只树凋。客来黄叶里,风色共萧萧。

小洞玉淙淙,琳琅石几重。花枝自流出,芒郤觅无踪。怪气时冲壁,泉声或乱钟。人言风雨日,咫尺有蛟龙。

石床当几席,香气入花枝。偈学高僧课,人将大士师。禽声隔树好,日影过墙迟。却怪时名满,文章汉主知。

无诸行乐后,黛色属禅宫。不藉空王力,何知伯者功。高城隔海气,古木杂山风。未到人先说,金鳌万井中。

征君家陋巷,缃素对匡床。门外半城月,邻家几树霜。剑留寒卧壁,竹影瘦过墙。不以贫为累,高歌自慨慷。

秋风起,白露垂。天涯客子夜索衣,箧中惟有江南苎,一片银丝万行泪。犹是前年暮春寄,寄时不为秋风寒,此夜却同秋月看。

祖席重开酒近泉,骊驹再唱侣为仙。攀将柳色青前度,挹取山光绿隔年。满路冰消春在水,半池云净日当天。无论溪上东风好,旅客相看意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