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铜柱

咏史诗·铜柱朗读

一柱高标险塞垣,南蛮不敢犯中原。
功成自合分茅土,何事翻衔薏苡冤。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主题:不敢功成
相关诗文:

咏史诗·铜柱译文及注释

《咏史诗·铜柱》是胡曾创作的一首唐代诗词。该诗以铜柱为象征,表达了中原的强大和南蛮的畏惧,强调了中原文明的繁荣和安定。

诗词中的“一柱高标险塞垣,南蛮不敢犯中原”意味着铜柱高耸,象征着中原的威严和强大。表示南蛮民族不敢入侵中原。这种威严和强大来自于中原的文明和实力,使得南蛮敬畏和敌视。

而诗词的下半部分“功成自合分茅土,何事翻衔薏苡冤”描述了中原的繁荣和安宁。这里“功成自合”表示中原的统一和和平。而“分茅土”表明中原各地的分布,彼此互不侵犯。最后一句“何事翻衔薏苡冤”表达了中原民众安居乐业,没有痛苦和冤屈,过着幸福和安定的生活。

整首诗词通过比较和象征的手法,突出了中原的强大和南蛮的畏惧,强调了中原文明的繁荣和安定。诗意深沉、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中原文明的自豪和对和平安定的向往。

咏史诗·铜柱读音参考

yǒng shǐ shī tóng zhù
咏史诗·铜柱

yī zhù gāo biāo xiǎn sāi yuán, nán mán bù gǎn fàn zhōng yuán.
一柱高标险塞垣,南蛮不敢犯中原。
gōng chéng zì hé fēn máo tǔ, hé shì fān xián yì yǐ yuān.
功成自合分茅土,何事翻衔薏苡冤。

胡曾诗文推荐

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

汉祖西来秉白旄,子婴宗庙委波涛。谁怜君有翻身术,解向秦宫杀赵高。

北入单于万里疆,五千兵败滞穷荒。英雄不伏蛮夷死,更筑高台望故乡。

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

东巡玉辇委泉台,徐福楼船尚未回。自是祖龙先下世,不关无路到蓬莱。

义帝南迁路入郴,国亡身死乱山深。不知埋恨穷泉后,几度西陵片月沉。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寂寂函关锁未开,田文车马出秦来。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