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东汉末年,群雄纷起,龙争虎斗。
争王图霸之业未立,各自割据称雄。
刘备像汉光武一样一挽汉朝之颓运,得到了孔明这条“卧龙”的辅佐。
诸葛亮在南阳之时,亲自躬耕于陇亩之中。
刘备三顾诸葛亮于卧龙岗茅庐,如鱼之得水,叱咤风云于天下。
诸葛武侯在岷蜀佐助刘备立国,其凌云攻志,直吞咸京。
诸葛亮未显达之时,是谁对他最为赞许呢,就是博陵的崔州平。
我也是一个布衣之士,胸怀报国忧民之情。
在晚年遇到了您二位像崔州平和崔瑗这样的朋友,华发之际同衰共荣。
我们都是寄意于经国济民,结成了兄弟般的朋友。
让我们的友谊像管仲和乐毅一样在历史上千载传名。
注释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读了诸葛亮传后,写下自己的感怀,赠给京兆府长安县尉崔叔封兄弟。诸葛武侯,即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死后封为武侯。少府,县尉,当时崔叔封任京兆府长安县尉。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清河大房崔氏有叔封,乃同州刺史崔子源之子,或即此人。昆季,兄弟。
季:指末世。
霸图:指统治天下的雄心。
赤伏:即赤伏符,迷信预卜凶吉的书。颓(tuí)运,倒霉的运气。《后汉书·光武帝纪》载,东汉光武帝刘秀在长安的时候,一个叫疆华的人自关中奉赤伏符来。赤伏符中预言刘秀命中注定要当皇帝。这里是说刘备在与曹操、孙权争雄中处于不利地位,正在这时得到了诸葛亮,好象命中注定要扭转不利局面一样。
卧龙:卧龙岗,在今河南南阳市境内。
陇(lǒng):田中高地。
躬(gōng):自身,亲自。
鱼水三顾合:《三国志·诸葛亮传》载,刘备得到诸葛亮以后,曾感慨地说:“我得孔明象鱼得水一样”。三顾合,指刘备曾三次到南阳卧龙岗去请诸葛亮。顾合,融洽地会见,拜访。
岷(mín):岷山,在今四川北部属蜀地。
吞咸京:这里指夺取曹魏政权的首都许昌。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在南的徐庶相信他的才智。
草间人:指不得志的人。
晚途:晚年生活的道路上。
值:这里是指相逢。
子玉:东汉崔瑗的字,这里借喻崔叔封。
衰荣:指政治上的得志和失意,这里侧重在荣。
托意:寄托全部的心意。
管与鲍(bào):即管仲与鲍叔牙,《史记·管晏列传》载,管仲在年青时常和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个贤能的人。后来齐国的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夺王位,鲍叔牙帮助小白,管仲帮助公子纠。结果小白得胜,就是齐桓公,而公子纠被杀,管仲被抓进监狱。这时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甘愿做管仲的部下。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创作背景
此诗以诸葛亮自比,而将崔氏兄弟比做善于识人的崔州平和厚于交道的崔瑗,似有肯求援引之意,当作于开元间未达时。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赏析
一二句描绘出一幅昔日汉代末世群雄纷纷而起、互相争战夺取天下的景致,交代事件发生的起因和背景,“昔云”、“季”、“群雄”、“战争”,喧染出战争气氛,仿佛让人置身其中。
三四句写昔日汉代末世群雄各自割据、称霸天下目标未成,交代群雄割据的格局,侧面衬托出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尚未形成。
五至十句赞述了诸葛亮由一个布农得遇知己荐举,君臣相合,建功立业的事迹。喻指诸葛亮起于陇亩之中,隐居草野不得志。刘备三顾茅庐后得到诸葛亮辅佐,使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三国鼎立的新局面。
十一十二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明写只有崔州平能够了解诸葛亮的理想和才能。实则暗喻只有崔叔封才了解诗人的理想和才能。
十三十四句写诗人自称胸怀报国忧民之情的布衣之士。诗人意在通过与诸葛亮自比,写自己和当年的诸葛亮一样,身在草野,但胸怀治理天下的大志。
十五十六句写诗人将崔氏兄弟比做善于识人的崔州平和厚于交道的崔瑗,华发之际同衰共荣,似有肯求援引之意。
十七十八句写诗人与崔氏兄弟的深厚情谊,如同弟兄,也流露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宛如诸葛亮一样可以施展才华,“壮志吞咸京”的政治抱负。
末两句借用管、鲍的典故,侧面赞美了知人举才的先贤,亦是喻已,希望崔叔封了解、支持诗人,期待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也要象管、鲍一样,可以千载留名,抒发了诗人热切希望能得到知己荐举而施展抱负的愿望。
李白被迫离开长安,政治上遭到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李白并没有就此消极下去。在此诗里,李白热烈赞扬了诸葛亮,对于刘备与诸葛亮君臣遇合,成就一番事业,表示衷心的向往。李白在不少诗里提到诸葛亮。李白羡慕诸葛亮起于陇亩而身至宰辅,受到君主的重用;李白景仰诸葛亮改革现实,治理社会的作为;李白赞赏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而这一切,又都是和李白自己的处境,自己改革社会的进步要求联系在一起的。李白在诗中明确表示自己同样有诸葛亮那样的胸襟和政治抱负,因而也希望像诸葛亮“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那样,得到君主的知遇,干一番经时济世的大事业。
李白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希望崔少府能够象崔州平了解诸葛亮那样了解他,如果有机会,就象鲍叔牙推荐管仲那样推荐自己。这就明白表示了“托意在经济”,立志改革现实,治理社会一直是李白的思想主流。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翻譯及注釋
翻譯
東漢末年,群雄紛起,龍爭虎鬥。
爭王圖霸之業未立,各自割據稱雄。
劉備像漢光武一樣一挽漢朝之頹運,得到了孔明這條“臥龍”的輔佐。
諸葛亮在南陽之時,親自躬耕於隴畝之中。
劉備三顧諸葛亮於臥龍崗茅廬,如魚之得水,叱吒風雲於天下。
諸葛武侯在岷蜀佐助劉備立國,其淩雲攻誌,直吞鹹京。
諸葛亮未顯達之時,是誰對他最為讚許呢,就是博陵的崔州平。
我也是一個布衣之士,胸懷報國憂民之情。
在晚年遇到了您二位像崔州平和崔瑗這樣的朋友,華發之際同衰共榮。
我們都是寄意於經國濟民,結成了兄弟般的朋友。
讓我們的友誼像管仲和樂毅一樣在曆史上千載傳名。
注釋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讀了諸葛亮傳後,寫下自己的感懷,贈給京兆府長安縣尉崔叔封兄弟。諸葛武侯,即諸葛亮,三國時期蜀國丞相,死後封為武侯。少府,縣尉,當時崔叔封任京兆府長安縣尉。按《新唐書·宰相世係表二》清河大房崔氏有叔封,乃同州刺史崔子源之子,或即此人。昆季,兄弟。
季:指末世。
霸圖:指統治天下的雄心。
赤伏:即赤伏符,迷信預卜凶吉的書。頹(tuí)運,倒黴的運氣。《後漢書·光武帝紀》載,東漢光武帝劉秀在長安的時候,一個叫疆華的人自關中奉赤伏符來。赤伏符中預言劉秀命中注定要當皇帝。這裏是說劉備在與曹操、孫權爭雄中處於不利地位,正在這時得到了諸葛亮,好象命中注定要扭轉不利局麵一樣。
臥龍:臥龍崗,在今河南南陽市境內。
隴(lǒng):田中高地。
躬(gōng):自身,親自。
魚水三顧合:《三國誌·諸葛亮傳》載,劉備得到諸葛亮以後,曾感慨地說:“我得孔明象魚得水一樣”。三顧合,指劉備曾三次到南陽臥龍崗去請諸葛亮。顧合,融洽地會見,拜訪。
岷(mín):岷山,在今四川北部屬蜀地。
吞鹹京:這裏指奪取曹魏政權的首都許昌。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三國誌·諸葛亮傳》載,諸葛亮在南的徐庶相信他的才智。
草間人:指不得誌的人。
晚途:晚年生活的道路上。
值:這裏是指相逢。
子玉:東漢崔瑗的字,這裏借喻崔叔封。
衰榮:指政治上的得誌和失意,這裏側重在榮。
托意:寄托全部的心意。
管與鮑(bào):即管仲與鮑叔牙,《史記·管晏列傳》載,管仲在年青時常和鮑叔牙知道管仲是個賢能的人。後來齊國的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奪王位,鮑叔牙幫助小白,管仲幫助公子糾。結果小白得勝,就是齊桓公,而公子糾被殺,管仲被抓進監獄。這時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甘願做管仲的部下。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創作背景
此詩以諸葛亮自比,而將崔氏兄弟比做善於識人的崔州平和厚於交道的崔瑗,似有肯求援引之意,當作於開元間未達時。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賞析
一二句描繪出一幅昔日漢代末世群雄紛紛而起、互相爭戰奪取天下的景致,交代事件發生的起因和背景,“昔雲”、“季”、“群雄”、“戰爭”,喧染出戰爭氣氛,仿佛讓人置身其中。
三四句寫昔日漢代末世群雄各自割據、稱霸天下目標未成,交代群雄割據的格局,側麵襯托出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麵尚未形成。
五至十句讚述了諸葛亮由一個布農得遇知己薦舉,君臣相合,建功立業的事跡。喻指諸葛亮起於隴畝之中,隱居草野不得誌。劉備三顧茅廬後得到諸葛亮輔佐,使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形成三國鼎立的新局麵。
十一十二句運用鋪敘的手法,明寫隻有崔州平能夠了解諸葛亮的理想和才能。實則暗喻隻有崔叔封才了解詩人的理想和才能。
十三十四句寫詩人自稱胸懷報國憂民之情的布衣之士。詩人意在通過與諸葛亮自比,寫自己和當年的諸葛亮一樣,身在草野,但胸懷治理天下的大誌。
十五十六句寫詩人將崔氏兄弟比做善於識人的崔州平和厚於交道的崔瑗,華發之際同衰共榮,似有肯求援引之意。
十七十八句寫詩人與崔氏兄弟的深厚情誼,如同弟兄,也流露出詩人渴望建功立業,宛如諸葛亮一樣可以施展才華,“壯誌吞鹹京”的政治抱負。
末兩句借用管、鮑的典故,側麵讚美了知人舉才的先賢,亦是喻已,希望崔叔封了解、支持詩人,期待詩人與朋友之間的關係也要象管、鮑一樣,可以千載留名,抒發了詩人熱切希望能得到知己薦舉而施展抱負的願望。
李白被迫離開長安,政治上遭到一次沉重的打擊,但李白並沒有就此消極下去。在此詩裏,李白熱烈讚揚了諸葛亮,對於劉備與諸葛亮君臣遇合,成就一番事業,表示衷心的向往。李白在不少詩裏提到諸葛亮。李白羨慕諸葛亮起於隴畝而身至宰輔,受到君主的重用;李白景仰諸葛亮改革現實,治理社會的作為;李白讚賞諸葛亮的政治、軍事才能。而這一切,又都是和李白自己的處境,自己改革社會的進步要求聯係在一起的。李白在詩中明確表示自己同樣有諸葛亮那樣的胸襟和政治抱負,因而也希望像諸葛亮“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那樣,得到君主的知遇,幹一番經時濟世的大事業。
李白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希望崔少府能夠象崔州平了解諸葛亮那樣了解他,如果有機會,就象鮑叔牙推薦管仲那樣推薦自己。這就明白表示了“托意在經濟”,立誌改革現實,治理社會一直是李白的思想主流。
“群雄方战争”出自唐代李白的《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ún xióng fāng zhàn zhē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