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佐不辱命翻译及注释
翻译
晋军追赶齐军,从丘舆进入齐国境内,攻打马陉。
齐顷公派宾媚人将纪国的炊器、玉磐赠送给晋国,并归还鲁、卫两国的土地。“不行,就任凭他们所为。”
宾媚人送上礼物,晋国人郤克不答应,说:“必须以萧同叔的女儿做人质,同时使齐国境内的田亩全部改为东西向。”宾媚人回答说:“萧同叔的女儿不是别人,是敝国国君的母亲。如果以对等相待,也就是晋国国君的母亲。您向诸侯颁布天子的命令,却说一定要人家的母亲做人质作为凭信,将何以对天子之命?而且这是以不孝来命令诸侯。《诗经·大雅·既醉》说:‘孝子的心从不衰竭,永远赐福于你的同类。’如果以不孝命令诸侯,恐怕不是施恩德于同类吧?先王划定天下的疆界,治理天下的道路,河流,考察土性所宜而分派它们的利益。所以《诗经·小雅·信南山》说:‘我划定疆界,治理沟垄,朝南朝东修起田埂。’现在您划分和治理诸侯的土地,却说‘全部将田垄改为东西向’就完了,只顾有利于您的战车出入,不顾土性所宜,恐怕不是先王的遗命吧?违反先王就是不义,怎么做诸侯的领袖?恐怕晋国的确有过错。四王统一天下的时候,树立德行,帮助实现大家的共同愿望。五伯称霸诸侯的时候,勤劳王事,安抚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现在您却谋求会合诸侯,以满足无止境的贪欲。《诗经·商颂·长发》说:‘施政宽和,百福聚集。’您实在不肯宽大,从而抛弃各种福禄,这对诸侯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您不同意,敝国国君命令使臣,已有言辞在先了,说:‘您率领贵国国君的军队光临敝国,敝国以微薄的兵赋来犒劳您的随从。由于畏惧贵国国君的威严,军队遭到了挫败。承蒙您为求取齐国的福佑,不灭绝它的社稷,使它继续同贵国保持旧日的友好关系,敝国决不敢吝惜先君这些破旧的器物和土地。您又不答应。那就请允许我们收集残余,在敝国城下决一死战。即使敝国侥幸取胜,也要服从贵国;倘若不幸战败,敢不完全听从贵国的命令?’”
注释
①丘舆:地名,齐国境内,在今山东益都县内。
②马陉:读音xíng,地名,齐邑名,在益都县的西南。
③宾媚人:齐国上卿,即国佐。赂:赠送财物。甗:读音yǎn,陶器,甑的一种,是一种礼器。玉磬:乐器。纪:古国名。为齐所灭。纪甗玉磬,是齐灭纪时所得到的珍宝。
④肖同叔子:肖,小国名;同叔:国王的名称;子,女儿。萧君同叔的女儿,即齐顷公的母亲。
⑤封内:国境内。尽东其亩:田地垄亩全改为东西向,道路沟渠也相应地变为东西向,因为齐、晋东西相邻,这样一改,以后晋国的兵车过入齐境便于通行。古代田亩制,一亩宽一步,长百步,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不同。
⑥王命:先王以孝治天下的遗命。先王,已去世的君王。
⑦疆理:指划分疆界和沟渠小路。
⑧阙:缺点,过失。
⑨四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
⑩济:满足的意思。同欲:共同的欲望。
⑾五伯(bà):五伯之称有二:有三代之五伯,有春秋之五伯。《左传·成公二年》,齐国佐曰:“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杜元凯云:“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孟子》:“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赵台卿注:“齐桓、晋文、秦缪、宋襄、楚庄。”二说不同。据国佐对晋人言,其时楚庄之卒甫二年,不当遂列为五。
⑿役王命:从事于王命。
⒀优优:和缓宽大的样子。百禄:百福,百种福禄。遒:聚。
⒁辞:言词,话。
⒂腆:读音tiǎn,丰厚。
⒃桡:读音ráo,弯曲,屈从
⒄徼:读音yāo,求取,招致
⒅烬:火灰。余烬:指残余的军队。
⒆背城借一:背靠着城,再打一仗。意即在城下决一死战。
齐国佐不辱命简析
晋齐鞌之战齐军败绩,齐国佐奉命出使求和,但面对郤克得苛刻条件,他从容不迫逐条驳斥,并且用齐顷公的口气——虽然国君已经交代有最后的底线,但并未如此明晰地表态齐国尚愿一搏——若无和解的可能,则破釜沉舟奉陪到底!这十足底气,只能源于齐国的实力。这是国佐外交最坚实的后盾。但是他说辞的逻辑无懈可击,果然是不辱使命!
齊國佐不辱命翻譯及注釋
翻譯
晉軍追趕齊軍,從丘輿進入齊國境內,攻打馬陘。
齊頃公派賓媚人將紀國的炊器、玉磐贈送給晉國,並歸還魯、衛兩國的土地。“不行,就任憑他們所為。”
賓媚人送上禮物,晉國人郤克不答應,說:“必須以蕭同叔的女兒做人質,同時使齊國境內的田畝全部改為東西向。”賓媚人回答說:“蕭同叔的女兒不是別人,是敝國國君的母親。如果以對等相待,也就是晉國國君的母親。您向諸侯頒布天子的命令,卻說一定要人家的母親做人質作為憑信,將何以對天子之命?而且這是以不孝來命令諸侯。《詩經·大雅·既醉》說:‘孝子的心從不衰竭,永遠賜福於你的同類。’如果以不孝命令諸侯,恐怕不是施恩德於同類吧?先王劃定天下的疆界,治理天下的道路,河流,考察土性所宜而分派它們的利益。所以《詩經·小雅·信南山》說:‘我劃定疆界,治理溝壟,朝南朝東修起田埂。’現在您劃分和治理諸侯的土地,卻說‘全部將田壟改為東西向’就完了,隻顧有利於您的戰車出入,不顧土性所宜,恐怕不是先王的遺命吧?違反先王就是不義,怎麽做諸侯的領袖?恐怕晉國的確有過錯。四王統一天下的時候,樹立德行,幫助實現大家的共同願望。五伯稱霸諸侯的時候,勤勞王事,安撫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現在您卻謀求會合諸侯,以滿足無止境的貪欲。《詩經·商頌·長發》說:‘施政寬和,百福聚集。’您實在不肯寬大,從而拋棄各種福祿,這對諸侯有什麽害處呢?如果您不同意,敝國國君命令使臣,已有言辭在先了,說:‘您率領貴國國君的軍隊光臨敝國,敝國以微薄的兵賦來犒勞您的隨從。由於畏懼貴國國君的威嚴,軍隊遭到了挫敗。承蒙您為求取齊國的福佑,不滅絕它的社稷,使它繼續同貴國保持舊日的友好關係,敝國決不敢吝惜先君這些破舊的器物和土地。您又不答應。那就請允許我們收集殘餘,在敝國城下決一死戰。即使敝國僥幸取勝,也要服從貴國;倘若不幸戰敗,敢不完全聽從貴國的命令?’”
注釋
①丘輿:地名,齊國境內,在今山東益都縣內。
②馬陘:讀音xíng,地名,齊邑名,在益都縣的西南。
③賓媚人:齊國上卿,即國佐。賂:贈送財物。甗:讀音yǎn,陶器,甑的一種,是一種禮器。玉磬:樂器。紀:古國名。為齊所滅。紀甗玉磬,是齊滅紀時所得到的珍寶。
④肖同叔子:肖,小國名;同叔:國王的名稱;子,女兒。蕭君同叔的女兒,即齊頃公的母親。
⑤封內:國境內。盡東其畝:田地壟畝全改為東西向,道路溝渠也相應地變為東西向,因為齊、晉東西相鄰,這樣一改,以後晉國的兵車過入齊境便於通行。古代田畝製,一畝寬一步,長百步,有東西向和南北向的不同。
⑥王命:先王以孝治天下的遺命。先王,已去世的君王。
⑦疆理:指劃分疆界和溝渠小路。
⑧闕:缺點,過失。
⑨四王:指夏禹、商湯、周文王和周武王。
⑩濟:滿足的意思。同欲:共同的欲望。
⑾五伯(bà):五伯之稱有二:有三代之五伯,有春秋之五伯。《左傳·成公二年》,齊國佐曰:“五伯之霸也,勤而撫之,以役王命。”杜元凱雲:“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韋,周伯齊桓、晉文。”《孟子》:“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趙台卿注:“齊桓、晉文、秦繆、宋襄、楚莊。”二說不同。據國佐對晉人言,其時楚莊之卒甫二年,不當遂列為五。
⑿役王命:從事於王命。
⒀優優:和緩寬大的樣子。百祿:百福,百種福祿。遒:聚。
⒁辭:言詞,話。
⒂腆:讀音tiǎn,豐厚。
⒃橈:讀音ráo,彎曲,屈從
⒄徼:讀音yāo,求取,招致
⒅燼:火灰。餘燼:指殘餘的軍隊。
⒆背城借一:背靠著城,再打一仗。意即在城下決一死戰。
齊國佐不辱命簡析
晉齊鞌之戰齊軍敗績,齊國佐奉命出使求和,但麵對郤克得苛刻條件,他從容不迫逐條駁斥,並且用齊頃公的口氣——雖然國君已經交代有最後的底線,但並未如此明晰地表態齊國尚願一搏——若無和解的可能,則破釜沉舟奉陪到底!這十足底氣,隻能源於齊國的實力。這是國佐外交最堅實的後盾。但是他說辭的邏輯無懈可擊,果然是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