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薛逢赠别》是唐代诗人高璩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描绘了薛逢离别的场景。首句“剑外绵州第一州”,通过绵州名号的提及,为诗情添上了一份沉重的意味,表达了诗人宝贵友谊的情感。
第二句“尊前偏喜接君留”,表达了诗人对薛逢的思念和留恋之情。
接下来两句“歌声婉转添长恨,管色凄凉似到秋”,通过描绘歌声和管乐的声音,传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无法挽留的遗憾之情。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希望能在快乐中度过每一天,“但务欢娱思晓角,独耽云水上高楼”。
最后两句“莫言此去难相见,怨别徵黄是顺流”,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无奈和对友谊的眷恋,无法掩饰自己的伤感之情。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友谊的矛盾心情。也反映了尊重和重视友情的价值观。
“但务欢娱思晓角”出自唐代高璩的《和薛逢赠别》,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n wù huān yú sī xiǎo jiǎo,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高璩(qú)(?-865年),字莹之,唐朝官员,唐懿宗年间曾短暂任宰相,为期两个月。高璩是北齐皇族后裔,先祖高士廉在唐太宗朝拜相,尽管高家并未因此而显贵,但高璩的伯父高少逸和父亲高元裕都成为朝廷名臣。高璩在唐宣宗年间的849年中进士,后在地方上任幕僚。高璩的传并未记载他在哪年中进士,但崔彦昭的传记载崔彦昭、高璩和赵隐在同一年中进士,且指出崔彦昭是在849年中的进士。宣宗年间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尽管当时翰林学士被提拔是罕事,但高璩却被提拔为谏议大夫。唐宣宗之子唐懿宗继位后,高璩任东川节度使,不久又被召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