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翻译及注释
翻译
最辛苦和最让人怜爱的是天上的明月,它在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像玉环一样的满月,其它时候都像是不完整的玉玦。如果能像月轮那样终身皎洁,我会放弃自身像冰雪般的清凉为你发热。无奈的是人的尘缘容易结束,燕子还是那样,轻盈的踏上帘钩。我在秋日,面对你的坟茔,高歌一曲,然而愁绪丝毫没有削减。我是多么希望能和你像春天里双飞双宿的蝴蝶那样在草丛里嬉戏啊。
注释
①一昔句: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玦(jué)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这句是说,一月之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圆满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亏缺的。
②不辞句:引用一则典故。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卿,“你”的爱称。《世说新语?惑溺》谓:“荀奉倩(粲)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③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④软踏句:意思是说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⑤唱罢句: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这里借用此典表示总是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能消解。
⑥春丛句:认取,注视着。取,语助词。此句意思是说,花丛中的蝴蝶可以成双成对,人却生死分离,不能团聚,故愿自己死后同亡妻一起化作双飞双宿的蝴蝶。李商隐《偶题二首》:“春丛定是双栖夜,饮罢莫持红烛行。”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在《沁园春》一词的小序中曾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此词即先从"天上月"写起。上片三句借月亮为喻,写爱情的欢乐转瞬即逝,恨多乐少。后两句,写假如爱情能象月亮那样皎洁圆满,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愿意。 “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包蕴了无限的哀伤与怀念,表达了对亡妻的真挚爱恋。下片写伤逝中的悲痛,用燕子在帘间呢喃,反衬人去楼空,未亡人的孤寂。结语化用"双栖蝶"的典故,表达了他与亡妻的爱情生死不渝,抒发了无穷尽的哀悼,把永恒的爱寄托在化蝶的理想中。
容若这阕《蝶恋花》凄美,却不减清灵。"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环"和"玦"皆为美玉制成的饰物,古人佩在身上。"环"似满月,"玦"似缺月。物理相通,容若以寻常佩物解自然之物,可见其格物,常怀世事难圆的隐恨,此句比之苏子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深情胜之,豁达减之,各得其所。
谓辛苦最怜,算是天上月。一轮端正,悬挂天中。一昔如环,曾有最光辉的时刻,那么圆满皎洁。但一朝别去,永远留下遗憾。如果能够像天上的圆月,长盈不亏,那么,我作为冰雪,将不惜为你融化。这是上片,以月喻人,亦以人喻月,为布景。下片说情,谓十分无奈,尘世因缘竟然那么容易断绝。但是,帘幕间的燕子就不一样,年复一年,辛苦奔波,不是和往常一样,仍旧踏在帘钩上,轻轻地呢喃。鬼唱秋坟,纵使能够另恨血化碧,只是挽歌(鲍诗)唱罢,心上的愁和恨,仍旧不能消解。而今,算是已经认定,死后化作花丛双蝶,生生世世,永不分离。这是下片,用另外两个物象作比,燕子和双栖蝶,以表达愿望。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创作背景
于康熙十六年(1677)重阳前三日,亡妇百日之后,自梦中得句。谓临别之时,妇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故此,即将天上月,作为歌咏对象。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翻譯及注釋
翻譯
最辛苦和最讓人憐愛的是天上的明月,它在一月之中隻有一夜是像玉環一樣的滿月,其它時候都像是不完整的玉玦。如果能像月輪那樣終身皎潔,我會放棄自身像冰雪般的清涼為你發熱。無奈的是人的塵緣容易結束,燕子還是那樣,輕盈的踏上簾鉤。我在秋日,麵對你的墳塋,高歌一曲,然而愁緒絲毫沒有削減。我是多麽希望能和你像春天裏雙飛雙宿的蝴蝶那樣在草叢裏嬉戲啊。
注釋
①一昔句:昔,同“夕”,見《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玦(jué)玉玦,半環形之玉,借喻不滿的月亮。這句是說,一月之中,天上的月亮隻有一夜是圓滿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虧缺的。
②不辭句:引用一則典故。荀粲之妻冬天高燒病重,全身發熱難受。荀粲為了給妻子降溫,脫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體冰冷時回屋給妻子降溫。卿,“你”的愛稱。《世說新語?惑溺》謂:“荀奉倩(粲)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
③無那:無奈,無可奈何。
④軟踏句:意思是說燕子依然輕輕地踏在簾鉤上,呢喃絮語。
⑤唱罷句:唐李賀《秋來》:“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這裏借用此典表示總是哀悼過了亡靈,但是滿懷愁情仍不能消解。
⑥春叢句:認取,注視著。取,語助詞。此句意思是說,花叢中的蝴蝶可以成雙成對,人卻生死分離,不能團聚,故願自己死後同亡妻一起化作雙飛雙宿的蝴蝶。李商隱《偶題二首》:“春叢定是雙棲夜,飲罷莫持紅燭行。”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賞析
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在《沁園春》一詞的小序中曾寫道:"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澹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複能記,但臨別有雲:'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此詞即先從"天上月"寫起。上片三句借月亮為喻,寫愛情的歡樂轉瞬即逝,恨多樂少。後兩句,寫假如愛情能象月亮那樣皎潔圓滿,付出再大的代價都願意。 “一昔如環,昔昔長如玦",包蘊了無限的哀傷與懷念,表達了對亡妻的真摯愛戀。下片寫傷逝中的悲痛,用燕子在簾間呢喃,反襯人去樓空,未亡人的孤寂。結語化用"雙棲蝶"的典故,表達了他與亡妻的愛情生死不渝,抒發了無窮盡的哀悼,把永恒的愛寄托在化蝶的理想中。
容若這闋《蝶戀花》淒美,卻不減清靈。"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環"和"玦"皆為美玉製成的飾物,古人佩在身上。"環"似滿月,"玦"似缺月。物理相通,容若以尋常佩物解自然之物,可見其格物,常懷世事難圓的隱恨,此句比之蘇子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深情勝之,豁達減之,各得其所。
謂辛苦最憐,算是天上月。一輪端正,懸掛天中。一昔如環,曾有最光輝的時刻,那麽圓滿皎潔。但一朝別去,永遠留下遺憾。如果能夠像天上的圓月,長盈不虧,那麽,我作為冰雪,將不惜為你融化。這是上片,以月喻人,亦以人喻月,為布景。下片說情,謂十分無奈,塵世因緣竟然那麽容易斷絕。但是,簾幕間的燕子就不一樣,年複一年,辛苦奔波,不是和往常一樣,仍舊踏在簾鉤上,輕輕地呢喃。鬼唱秋墳,縱使能夠另恨血化碧,隻是挽歌(鮑詩)唱罷,心上的愁和恨,仍舊不能消解。而今,算是已經認定,死後化作花叢雙蝶,生生世世,永不分離。這是下片,用另外兩個物象作比,燕子和雙棲蝶,以表達願望。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創作背景
於康熙十六年(1677)重陽前三日,亡婦百日之後,自夢中得句。謂臨別之時,婦雲:“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故此,即將天上月,作為歌詠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