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晦日赠刘评事/三月晦日送春翻译及注释
翻译
今天是三月三十日,是三月的最后一天,春天美丽的风光就有离开我这位苦吟诗人了。
我和你今夜不用睡觉了,在晨钟响动之前,总算还是春天吧。
注释
⑴晦日:夏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评事:官名,掌管平决刑狱之事,属大理寺。
⑵正:一作“更”。
⑶风:一作“春”。
⑷睡:一作“寝”。
⑸晓钟犹是春:一作“五更还是春”。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三月晦日送春赏析
贾岛是唐代的著名的苦吟诗人,长于五言律诗,集中五言律诗也最多。他的律诗,字斟句酌,排比工整,常有佳句,耐人寻味。如“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或气象雄浑,或情景幽独,颇为人们所称诵。不过除了一些佳句以外,他写得好的律诗并不多,这是由于他过于醉心词句的琢磨,往往忽视了全诗的整体的艺术境界的创造。因而他的五言律诗,虽然对仗工整,却有雕琢的痕迹,不够自然,缺乏动人的情怀,使人读后,留不下完整的印象。倒是他的一些绝句,无意求工,写得自然、朴素,别有情致。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较优秀的作品。
这是一首抒写送春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极力抒写的是“苦吟”诗人不忍送春归去,但也无计可留,只有长坐不睡,与那即将逝去的春天共守残夜,哪怕是一刹那时光,也是值是珍惜的。首句“三月正当三十日”,点明三月晦日,表达春天即将逝去。三月本是春天的最后一个月,三十日又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诗人此刻把春天的离去精确到了最后一天,让人感到新奇而又自然。次句“风光别我苦吟身”,意思是说:春光虽然别我而逝,但我这个苦吟诗的人,怎忍别春。不说送春,而说“风光别我”,是虚写“送”字。这句用的是拟人手法,显得很自然而有情味。
“与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前句写了诗人与友人愿一夜不眠不寐,后句则写了这样做的目的,仅仅只是守住最后的一线春光。前两句把春天精确到最后一天,这里却精确到了最好一刻。末二句说虽然已到春尽之期,无计可以留春,但只要晨钟未动,明朝之夏未来,仍然还是春天。因此,当这最后一夜之时,愿与友人不睡,共同苦吟饮酒,以表送别之情,这样也还是能够很好地享受这最后一夜的春光。“犹是春”三字,可如宋苏轼所说的“春宵一刻值千金”了。这首诗颇有古诗的“何不秉烛游”的意思。但二者旨趣并不相同。古诗的作者秉烛夜游,是由于感叹人生短暂,韶华易逝,应及时行乐;这首诗的作者良夜不眠,则是为了流连春光,爱惜韶华,并无伤感之情,作者只意在珍惜时光,刻苦吟诗,这就从惜别春光中,引出了“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三月晦日送春创作背景
此诗是因季节转换惋惜春光难留而作并赠予友人的一首诗,作于某一年农历三月三十日,具体作年不详。
三月晦日贈劉評事/三月晦日送春翻譯及注釋
翻譯
今天是三月三十日,是三月的最後一天,春天美麗的風光就有離開我這位苦吟詩人了。
我和你今夜不用睡覺了,在晨鍾響動之前,總算還是春天吧。
注釋
⑴晦日:夏曆每月的最後一天。評事:官名,掌管平決刑獄之事,屬大理寺。
⑵正:一作“更”。
⑶風:一作“春”。
⑷睡:一作“寢”。
⑸曉鍾猶是春:一作“五更還是春”。
三月晦日贈劉評事/三月晦日送春賞析
賈島是唐代的著名的苦吟詩人,長於五言律詩,集中五言律詩也最多。他的律詩,字斟句酌,排比工整,常有佳句,耐人尋味。如“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長江人釣月,曠野火燒風”、“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等,或氣象雄渾,或情景幽獨,頗為人們所稱誦。不過除了一些佳句以外,他寫得好的律詩並不多,這是由於他過於醉心詞句的琢磨,往往忽視了全詩的整體的藝術境界的創造。因而他的五言律詩,雖然對仗工整,卻有雕琢的痕跡,不夠自然,缺乏動人的情懷,使人讀後,留不下完整的印象。倒是他的一些絕句,無意求工,寫得自然、樸素,別有情致。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較優秀的作品。
這是一首抒寫送春的七言絕句。這首詩極力抒寫的是“苦吟”詩人不忍送春歸去,但也無計可留,隻有長坐不睡,與那即將逝去的春天共守殘夜,哪怕是一刹那時光,也是值是珍惜的。首句“三月正當三十日”,點明三月晦日,表達春天即將逝去。三月本是春天的最後一個月,三十日又是這個月的最後一天,詩人此刻把春天的離去精確到了最後一天,讓人感到新奇而又自然。次句“風光別我苦吟身”,意思是說:春光雖然別我而逝,但我這個苦吟詩的人,怎忍別春。不說送春,而說“風光別我”,是虛寫“送”字。這句用的是擬人手法,顯得很自然而有情味。
“與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鍾猶是春。”前句寫了詩人與友人願一夜不眠不寐,後句則寫了這樣做的目的,僅僅隻是守住最後的一線春光。前兩句把春天精確到最後一天,這裏卻精確到了最好一刻。末二句說雖然已到春盡之期,無計可以留春,但隻要晨鍾未動,明朝之夏未來,仍然還是春天。因此,當這最後一夜之時,願與友人不睡,共同苦吟飲酒,以表送別之情,這樣也還是能夠很好地享受這最後一夜的春光。“猶是春”三字,可如宋蘇軾所說的“春宵一刻值千金”了。這首詩頗有古詩的“何不秉燭遊”的意思。但二者旨趣並不相同。古詩的作者秉燭夜遊,是由於感歎人生短暫,韶華易逝,應及時行樂;這首詩的作者良夜不眠,則是為了流連春光,愛惜韶華,並無傷感之情,作者隻意在珍惜時光,刻苦吟詩,這就從惜別春光中,引出了“鍥而不舍”的精神。
三月晦日贈劉評事/三月晦日送春創作背景
此詩是因季節轉換惋惜春光難留而作並贈予友人的一首詩,作於某一年農曆三月三十日,具體作年不詳。
“三月正当三十日”出自唐代贾岛的《三月晦日赠刘评事/三月晦日送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ān yuè zhèng dāng sān shí rì,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