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清都·秋感注释
⑴宴清都:词牌名。又名“四代好”。《清真集》、《梦窗词集》并入“中吕调”。一百零二字,前片十句五仄韵,后片十句四仄韵。
⑵港:一本作“巷”。
⑶记:一本作“刻”。
⑷赶:一本作“趁”。
⑸程:一本作“情”。
宴清都·秋感鉴赏
据词中意,此词应作于苏妾即将离他而去,而词人尚在淮地出差之时。
“万里”三句。言词人身处广袤的江淮平原,山山水水尽收眼底。在愁闷中凝视西方,茫茫暮色中夕阳正一点点地收敛起余晖。“天低”三句。“断江”、“淮甸”,即指词人身处的江淮平原。因淮水出海口被黄河故道所夺,故淮河也称“断江”。“甸”,即淀。系淮河各处淤积成的湖泊,所以也叫“淮甸”。“天低”句,系孟浩然“野旷天低树”诗句的脱胎换骨。此言词人身在旷野,只见天边的树显得异常低矮,潮汐在淮河的原入海处分道,大路在一个接一个的湖泊之间迂回延伸。“吟鞭”两句。言词人的马鞭遥指着远处一个孤零零的路边客店,说是将去那里借宿一宵,并且可在那里迎着习习凉风喝上几杯“玉露酒”。“恨自古”两句,承上作结。言从古至今有多少个才子佳人,如果面对着旷野、夕照、孤店、独酌等的环境,一定会产生出许多寂寞凄凉的感触。这正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祖之处。“才子”,也是梦窗自况。
“吴王”三句。“吴王故苑”,指苏州吴地,此系梦窗多年寄居的“第二故乡”。“蓬转”,以蓬草乘风飘转无定,喻词人常年在外奔波,居无定所的生活。此言词人离开苏州后,不知道留在那儿的朋友们有没有再聚会过。而自己却羁留外地,迁居无常,命运多舛。“挥毫”三句,忆旧也。词人紧接自己奔波在外的感叹,想起从前在苏州时与朋友集会欢宴秉烛挥毫,彻夜传杯畅饮的快乐日子,如今就像做梦似的消失殆尽,连所爱的女子也杳无音信。词人苏妾离他而去,在这首词中,略吐端倪。“区区”两句。言自己虽归程未定,路途遥远,但这种区区小事难以阻隔得断他的思念,所以他用片纸表达自己的心曲,并且反复叮嘱带信的人一定要把信送到目的地。“寄相思”两句。又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意。而从“芙蓉旧院”一句也可看出,词人思念的是在苏州西园故居“芙蓉旧院”中住着的苏妾。此言词人身居客中,追忆在苏州家中曾与苏妾挑灯夜话的情景。
宴清都·秋感注釋
⑴宴清都:詞牌名。又名“四代好”。《清真集》、《夢窗詞集》並入“中呂調”。一百零二字,前片十句五仄韻,後片十句四仄韻。
⑵港:一本作“巷”。
⑶記:一本作“刻”。
⑷趕:一本作“趁”。
⑸程:一本作“情”。
宴清都·秋感鑒賞
據詞中意,此詞應作於蘇妾即將離他而去,而詞人尚在淮地出差之時。
“萬裏”三句。言詞人身處廣袤的江淮平原,山山水水盡收眼底。在愁悶中凝視西方,茫茫暮色中夕陽正一點點地收斂起餘暉。“天低”三句。“斷江”、“淮甸”,即指詞人身處的江淮平原。因淮水出海口被黃河故道所奪,故淮河也稱“斷江”。“甸”,即澱。係淮河各處淤積成的湖泊,所以也叫“淮甸”。“天低”句,係孟浩然“野曠天低樹”詩句的脫胎換骨。此言詞人身在曠野,隻見天邊的樹顯得異常低矮,潮汐在淮河的原入海處分道,大路在一個接一個的湖泊之間迂回延伸。“吟鞭”兩句。言詞人的馬鞭遙指著遠處一個孤零零的路邊客店,說是將去那裏借宿一宵,並且可在那裏迎著習習涼風喝上幾杯“玉露酒”。“恨自古”兩句,承上作結。言從古至今有多少個才子佳人,如果麵對著曠野、夕照、孤店、獨酌等的環境,一定會產生出許多寂寞淒涼的感觸。這正是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所祖之處。“才子”,也是夢窗自況。
“吳王”三句。“吳王故苑”,指蘇州吳地,此係夢窗多年寄居的“第二故鄉”。“蓬轉”,以蓬草乘風飄轉無定,喻詞人常年在外奔波,居無定所的生活。此言詞人離開蘇州後,不知道留在那兒的朋友們有沒有再聚會過。而自己卻羈留外地,遷居無常,命運多舛。“揮毫”三句,憶舊也。詞人緊接自己奔波在外的感歎,想起從前在蘇州時與朋友集會歡宴秉燭揮毫,徹夜傳杯暢飲的快樂日子,如今就像做夢似的消失殆盡,連所愛的女子也杳無音信。詞人蘇妾離他而去,在這首詞中,略吐端倪。“區區”兩句。言自己雖歸程未定,路途遙遠,但這種區區小事難以阻隔得斷他的思念,所以他用片紙表達自己的心曲,並且反複叮囑帶信的人一定要把信送到目的地。“寄相思”兩句。又用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意。而從“芙蓉舊院”一句也可看出,詞人思念的是在蘇州西園故居“芙蓉舊院”中住著的蘇妾。此言詞人身居客中,追憶在蘇州家中曾與蘇妾挑燈夜話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