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注释
①过收灯:过了灯节。
②潘郎:见前词《夜合花》注。
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赏析
史梅溪曾是权相韩侂胄门下掾吏,极受倚信,韩伐金败后,梅溪亦受牵连被贬出京,作者正当中年,故词中多悱恻悲怨之情。
首句极写春日无聊况味。“不剪春衫”,有两重意:一是无人为剪春衫,一是无意出外春游。作者在《寿楼春·寻春服感念》词中写道:“裁春衫寻芳。记金刀素手,同在晴窗。”此时心事重重,意趣索然,唯有闭门不出。“愁意态”三字,补足句意。次句转接得极妙。仿佛是由于春寒料峭才不剪春衫,用意便觉渺远。“收灯”,宋代习俗,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前后数日燃灯纵赏,赏毕收灯,市人争先出城探春。可是,作者却无心探春,只轻点一笔“有些寒在”,便把词人难以为怀的境况托出,为下片追忆往事作了铺垫。接以“小雨”三句,写听到卖杏花的情景。尽管词人意绪寥落,不愿出门探春,可是,春天的信息还是传到这无人的深巷中。写杏花之诗,宋人多有佳句,陈与义云:“杏花消息雨声中”,陆游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皆脍炙人口,而此词云“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余韵悠长,却是典型的词语。在恼人的春寒中,帘外,飘洒着丝丝细雨,深巷里阒寂无人,忽然,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勾起了词人无名的怅惘。情与景遇,一拍即合,下文便转入感慨与追忆。
“白发潘郎宽沈带”,是关键之笔。晋潘岳《秋兴赋》中说自己三十二岁时便鬓发斑白,南朝梁沈约在写给徐勉的信中说自己因病消瘦,腰带也觉得宽了。潘鬓沈腰,是诗词中常用的典实。点出愁怨与无奈,芳节重临,年华荏苒,索居憔悴,往事凄迷——“怕看山、忆他眉黛”,至此方转入正题,点出佳节不出的真正原因,与上文“不剪春衫”等语相呼应。《西京杂记》描写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故诗词中常将佳人之眉与青山互喻。作者《绮罗香》词云“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而此词说怕看山而想起伊人的眉黛,当有同样的感受。末三句,尽态极妍,辞情俱到,诚为妙笔。念念不忘的是伊人当年在故园中踏青挑菜的情景;她那绿如芳草的罗裙,拖曳在如茵的芳草地上;春日的艳阳,透过烟霭,斜照着她如云的鬓发。结句为全词着意所在。二月二日,为“挑菜节”,城中士女相率到郊外或园林中游现戏乐,这也是男女约会幽欢的好时机。题中“闻卖杏花有感”之意,至此全出。正月十八收灯之后,再过十多天便是挑菜节,卖花声声,触起心中的隐痛,中年情怀,就更是难堪了。上下片今昔对比,均以清丽之笔出之,写芳春景物情事,风致嫣然,唯于两片首句略点愁意,正见梅溪词笔高处。张镃评梅溪词“夺苕艳于春景,起悲音于商秦,有环奇警迈,清新闲婉之长,而无论荡污淫之失”,至为切当。
夜行船·正月十八日聞賣杏花有感注釋
①過收燈:過了燈節。
②潘郎:見前詞《夜合花》注。
夜行船·正月十八日聞賣杏花有感賞析
史梅溪曾是權相韓侂胄門下掾吏,極受倚信,韓伐金敗後,梅溪亦受牽連被貶出京,作者正當中年,故詞中多悱惻悲怨之情。
首句極寫春日無聊況味。“不剪春衫”,有兩重意:一是無人為剪春衫,一是無意出外春遊。作者在《壽樓春·尋春服感念》詞中寫道:“裁春衫尋芳。記金刀素手,同在晴窗。”此時心事重重,意趣索然,唯有閉門不出。“愁意態”三字,補足句意。次句轉接得極妙。仿佛是由於春寒料峭才不剪春衫,用意便覺渺遠。“收燈”,宋代習俗,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前後數日燃燈縱賞,賞畢收燈,市人爭先出城探春。可是,作者卻無心探春,隻輕點一筆“有些寒在”,便把詞人難以為懷的境況托出,為下片追憶往事作了鋪墊。接以“小雨”三句,寫聽到賣杏花的情景。盡管詞人意緒寥落,不願出門探春,可是,春天的信息還是傳到這無人的深巷中。寫杏花之詩,宋人多有佳句,陳與義雲:“杏花消息雨聲中”,陸遊雲“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皆膾炙人口,而此詞雲“小雨空簾,無人深巷,已早杏花先賣”,餘韻悠長,卻是典型的詞語。在惱人的春寒中,簾外,飄灑著絲絲細雨,深巷裏闃寂無人,忽然,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勾起了詞人無名的悵惘。情與景遇,一拍即合,下文便轉入感慨與追憶。
“白發潘郎寬沈帶”,是關鍵之筆。晉潘嶽《秋興賦》中說自己三十二歲時便鬢發斑白,南朝梁沈約在寫給徐勉的信中說自己因病消瘦,腰帶也覺得寬了。潘鬢沈腰,是詩詞中常用的典實。點出愁怨與無奈,芳節重臨,年華荏苒,索居憔悴,往事淒迷——“怕看山、憶他眉黛”,至此方轉入正題,點出佳節不出的真正原因,與上文“不剪春衫”等語相呼應。《西京雜記》描寫卓文君“眉色如望遠山”,故詩詞中常將佳人之眉與青山互喻。作者《綺羅香》詞雲“隱約遙峰,和淚謝娘眉嫵”,而此詞說怕看山而想起伊人的眉黛,當有同樣的感受。末三句,盡態極妍,辭情俱到,誠為妙筆。念念不忘的是伊人當年在故園中踏青挑菜的情景;她那綠如芳草的羅裙,拖曳在如茵的芳草地上;春日的豔陽,透過煙靄,斜照著她如雲的鬢發。結句為全詞著意所在。二月二日,為“挑菜節”,城中士女相率到郊外或園林中遊現戲樂,這也是男女約會幽歡的好時機。題中“聞賣杏花有感”之意,至此全出。正月十八收燈之後,再過十多天便是挑菜節,賣花聲聲,觸起心中的隱痛,中年情懷,就更是難堪了。上下片今昔對比,均以清麗之筆出之,寫芳春景物情事,風致嫣然,唯於兩片首句略點愁意,正見梅溪詞筆高處。張鎡評梅溪詞“奪苕豔於春景,起悲音於商秦,有環奇警邁,清新閑婉之長,而無論蕩汙淫之失”,至為切當。
“常记故园挑菜”出自宋代史达祖的《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ng jì gù yuán tiāo cài,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