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落梅庭榭香注释
①“日过”句:南朝乐府《西洲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此句化用以表怀人之情。
②“几时”二句:花里、花枝之花,都是喻人。
生查子·落梅庭榭香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春日思家之词。叙述上,曲折穿插,错落有致!所抒情感,强烈真挚,而且呈现出起伏跌宕的变化。
开头两句写春景:梅花初落,庭榭之间余香犹存;芳草已长,池塘岸边一片新绿。这一派园林春景是怎样被主人公关注的呢?说到这里,此词叙述方法上的特点就显示出来了。“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这两句看似平易,其实它所表达的内容却是相当深入,相当曲折的。首先说“关情”,情之所钟,倾心关注。为什么关情于春景?对于游子来说,春景引发春恨,春景越鲜明、越绚丽,春恨也随之越浓烈、越深沉。这春恨,就是离别相思之恨,而此词的突出特点就是写出了这春恨由萌生恨到发展的时间进程。“日过阑干曲”,每日每时的行经园中曲阑的时候,主人公都在留心地观察春天的消息,梅花的开落、景色的种种变化,都时随地地收录在了他的记忆之中。也就是说,主人公是眼看看暮春天这个引人恨事的季节一步一步来到了人间。如今刚刚到早春的时候,梅香未散,芳草乍绿,已经让他“春恨最关情”了——不待言者,接踵而至的“春老”、“春归",亦即草长莺飞、落红狼藉的景象,又将使我们的主人公更何以堪呢?上片四句,暗中交代了春来春去的时间流程,同时也说明了春恨滋生与蔓延的轨迹,从而把这个“春”字写活了,引人沉思遐想,而且情不自禁地发出“元应叹息”的无限感慨,这种写法,当然是生动、深刻而且是传神的。下片则放言夸张,极力宣泄主人公的春恨。由于种种羁绊,尽管他对春光及其关情,却连看花的闲暇都没有。于是“看得花枝足”就成了他的急切要求。当然,词里所写只是喻指,及至点出“思家”二字。才算把全词的题旨挑明,实际是他要说的。
生查子·落梅庭榭香注釋
①“日過”句:南朝樂府《西洲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幹頭。欄幹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此句化用以表懷人之情。
②“幾時”二句:花裏、花枝之花,都是喻人。
生查子·落梅庭榭香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遊子春日思家之詞。敘述上,曲折穿插,錯落有致!所抒情感,強烈真摯,而且呈現出起伏跌宕的變化。
開頭兩句寫春景:梅花初落,庭榭之間餘香猶存;芳草已長,池塘岸邊一片新綠。這一派園林春景是怎樣被主人公關注的呢?說到這裏,此詞敘述方法上的特點就顯示出來了。“春恨最關情,日過闌幹曲”,這兩句看似平易,其實它所表達的內容卻是相當深入,相當曲折的。首先說“關情”,情之所鍾,傾心關注。為什麽關情於春景?對於遊子來說,春景引發春恨,春景越鮮明、越絢麗,春恨也隨之越濃烈、越深沉。這春恨,就是離別相思之恨,而此詞的突出特點就是寫出了這春恨由萌生恨到發展的時間進程。“日過闌幹曲”,每日每時的行經園中曲闌的時候,主人公都在留心地觀察春天的消息,梅花的開落、景色的種種變化,都時隨地地收錄在了他的記憶之中。也就是說,主人公是眼看看暮春天這個引人恨事的季節一步一步來到了人間。如今剛剛到早春的時候,梅香未散,芳草乍綠,已經讓他“春恨最關情”了——不待言者,接踵而至的“春老”、“春歸",亦即草長鶯飛、落紅狼藉的景象,又將使我們的主人公更何以堪呢?上片四句,暗中交代了春來春去的時間流程,同時也說明了春恨滋生與蔓延的軌跡,從而把這個“春”字寫活了,引人沉思遐想,而且情不自禁地發出“元應歎息”的無限感慨,這種寫法,當然是生動、深刻而且是傳神的。下片則放言誇張,極力宣泄主人公的春恨。由於種種羈絆,盡管他對春光及其關情,卻連看花的閑暇都沒有。於是“看得花枝足”就成了他的急切要求。當然,詞裏所寫隻是喻指,及至點出“思家”二字。才算把全詞的題旨挑明,實際是他要說的。